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保险知识 >

保险知识

探访独立书店厦门小渔岛书店,坚守12年的旧书天堂

发布时间:2022-09-13 17:59保险知识 评论

【编者按】独立书店并不显眼,却是很多人的精神家园。城市在变,街角的小书店也在变化。有的无奈告别,有的依然坚守,有的新鲜开张。我们想要道一声:嘿,你好吗?我们想弄清楚,这个古老的行业该如何适应、转型?

第一财经推出“探访独立书店”系列,走进不同城市的独立书店,拜访他们的主理人,探索正在发生的故事。探访的脚步从上海、成都、厦门开始,以后会抵达更多地方,欢迎提供线索和建议。

在厦门最热闹的沙坡尾艺术区,游客川流不息,拍婚纱照的情侣来来往往,有心人才会留意到,这个热闹街区的拐角小巷里,隐藏着一家如同杂货铺的小渔岛书店。

小渔岛书店在这个角落驻扎了12年。店门前高悬着几盏印有“小渔岛”的褪色红灯笼,左侧是白底蓝字的“小渔岛书店”招牌,右侧巨大的“書”字底下,是一行小字:“让买卖旧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探访独立书店厦门小渔岛书店,坚守12年的旧书天堂


“4本才60块,老板没算错吧?”一位女孩拿着刚挑好的书问。书店主理人老岛坐在一张古旧书桌的电脑后,戴着口罩,忙着整理书籍,几乎头也不抬地答,“没错。”

无论是游客、熟客,还是刚放学的本地学生,抑或街坊的男女老幼,都随意地往书店里钻。老岛很少跟客人打招呼,大部分时候,他一直在默默地整理、擦拭、消毒旧书,忙着把一摞摞书搬进搬出,分类摆上书架,以及拍照上传到网络。

2010年,小渔岛书店初开业,老岛就把两层小楼露台刷成淡蓝色。他告诉第一财经,那时的沙坡尾每天清晨还有渔船靠岸,渔民直接沿街兜售。街头人迹寥寥,只有修车的、卖茶叶的和附近居民。

12年过去,书店还是旧时模样,整条街却簇拥起一连串色彩缤纷的网红店铺。一家挨一家的甜品店、古着店、咖啡店,以粉红、明黄、草绿的色系登场,招揽年轻人打卡拍照。

探访独立书店厦门小渔岛书店,坚守12年的旧书天堂


以书店为业,对任何人都是艰难,老岛也经历过困境彷徨,随时代的潮起潮落沉浮,但他坚持了下来。疫情近三年,书店经营甚至没受到大幅冲击。

迄今,小渔岛书店拥有3000多位会员,尤其二楼的泉南文献馆,收藏了上万册关于闽南地方文化的书籍,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存在。这几年,小渔岛书店除厦港店外,还开出鹭江、集美滨水两家分店。

对老岛来说,一本书最理想的命运就是循环流通,被不同的人阅读。所有旧书来到他这里,就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们可以在这里寻找到新的阅读者。这正是他做一家二手书店的用意——让好书流动起来,获得更普遍的阅读。

旧书天堂

“做书店就是个体力活。”46岁的老岛说这句话时,很难不让人留意到他瘦弱的体型,以及两鬓泛白的短发。

开店12年,店里的6万多册书,都是老岛亲自淘来的。每天,他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收书、搬书,再整理分类。

如果客人指明要某一本书,或是要找某一位作家,老岛都能迅速找到。6万册书的分类、摆放和入库,在他头脑里有着清晰的路径,“每一本书我都经过手,大概都知道放在哪里。只要你说书名,如果有,我都可以找到”。

小渔岛书店面积不大,很简朴。老式的厦门花砖,自修室一样的白炽灯,没有一点多余装饰。唯有书,铺天盖地从地板一直堆到天花板。店内风扇轻声转动,散发着一股旧书独有的潮湿味道,买书人只能站着或蹲着挑,有人经过,必须侧身让路。对小孩来说,这里宛如旧书的迷宫,每一条狭窄的过道都被书堆占去一半,视线可以沿着堆砌的书籍无尽攀爬。

探访独立书店厦门小渔岛书店,坚守12年的旧书天堂


有人买走一套套罕见的小人书,有人在这里找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杂志,有人在这里找到旧版书和珍稀的绝版书,有人寻到自己出生年份的旧报纸。客人只要捐赠20本书或者买一张“岛民卡”,就能成为岛民,买书能打折,也能自由借书。

“有些人喜欢五六十年代的绝版书,专门冲着老版本来买。有些人喜欢繁体版、古籍版,稀缺的书,还有人专门来找古建筑的艺术图册。”老岛说,做旧书12年,他已经累积了足够的经验,“收书是最辛苦的,费时间,费体力,也费脑子。看第一眼就要判断要不要,先看书名、出版社,再看类别。像三联、译林这样的出版社,不用看书名,所有书都能要”。

每隔一天,他都会在早上7点去旧书摊或废品站挑书,光挑书就要两个小时。废品站的工人与他合作多年,大概知道他的品味,会事先筛选一些好书留下。

每次,他都要带回两大只编织口袋,将100多斤旧书扛回书店,一一擦拭、消毒、分类、标价、拍照、发布网络。

泉州每周六都有旧书市集,每个月老岛会专程坐动车去收书。疫情前,他收书的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南京,甚至到了香港和台北。他对旅游观光没有太大兴致,去香港或是台北,第一件事就是奔赴二手书店,一家接一家挑。挑好了,打包快递,又踏上返程的路。

三年疫情,他没离开过福建,外省废品站的工人会给他拍照,靠网络选书收书。上个月,他从外省购入的旧书就有几千册。

有时,他也会到藏书者家里收书,遇到老旧的小区,没有电梯,书只能一袋袋扛下来。最多一次,他从一位厦门藏书家的家中回收了四五十箱文史哲的旧书。

在收书的过程中,他结识过不少藏书者,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阅读喜好与习惯都不同,书对藏书者而言,是人生某个阶段的精神伴侣,“有些人舍不得卖书,但搬家没办法。有些是家里老人过世,旧书对儿女来说没用处了”。

小渔岛既是书店,也是沙坡尾的社区图书馆,还提供回收、交换、寄卖、代客寻书等服务。老岛的愿望是把无穷无尽的好书都收到书店里,让小渔岛成为旧书的天堂。

但现实的困难是,存放书籍需要空间,在租金不断上涨的沙坡尾,6万册书对于并不算大的小渔岛书店来说,已达极限。

跟卖新书不一样的是,旧书数量庞杂,好书却常是孤品。一本好书卖了,就意味着没有了。老岛享受着挑到一本好书的喜悦,也常因书卖掉后产生“好书越来越少”的危机感。

做最纯粹的荒岛书店

老岛的本名叫许志龙,早年是泉州一所小学的老师。回想起当老师的时光,除了寒暑假比较悠闲,可以大量阅读文学,其余的就是作为毕业班老师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从泉州举家搬迁到厦门后,老岛想,自己喜欢读书,那不如朝着书的方向转行。

共2页: 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探访独立书店厦门小渔岛书店,坚守12年的旧书天堂》内容:


1、 腾讯增持后育碧捍卫独立性 全面出售已无可能

在三年前结束了与前股东威望迪(Vivendi)集团的长期抗争后,法国最大的视频游戏发行商育碧对中国游戏公司腾讯张开双臂。 30多年前,当法国游戏创业先锋伊夫·吉勒莫特(Yves Guillemot)和他的四个兄弟创立育碧(Ubisoft)时,他们根本无法预见游戏市场的...【继续阅读】


2、 衡山和集即将停业,上海核心商圈书店密度下降亟需关注

独立书店是一个城市的门面行业,对体现和塑造国际大都市的城市性格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独立书店的氛围也成为度量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指标。8月底,知名书店衡山和集传出要结业的消息,引发读者对书店命运的关注。基于“探访独立书店”系列的积累,第一财经...【继续阅读】


3、 深圳国际:郑大昭辞任独立非执董 由王国文接任

观点网讯: 9月1日,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王国文博士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及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郑大昭教授已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及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自9月1日起生效。 深圳国际控股表示,郑教授确...【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