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原创专题 >

原创专题

国产车载芯片突围要多久?(2)

发布时间:2022-08-05 07:43原创专题 评论

在自动驾驶领域,目前车厂主要依赖英伟达以及背靠英特尔的Mobileye这两大供应商,以国内电动车品牌为例,智己和蔚来用的是英伟达的芯片,广汽、极氪用的则是Mobileye。在这两者之外,第二梯队则有德州仪器、高通、华为海思、地平线等厂商,华为用的就是自研的SoC芯片(麒麟990A)。

在全球普遍缺芯的影响下,以及叠加地缘政治因素,为避免出现芯片供应问题,目前地平线、黑芝麻(行情000716,诊股)等国内厂商也开始进入国内车企的备选行列。

2.智能座舱

在智能座舱领域,高通的芯片在市场上占有绝对的话语权,三星、英特尔、瑞萨则紧随其后。中低端车型则有恩智浦、德州仪器。

由于智能座舱对芯片要求之高,目前在制程升级和开发高算力产品方面具有显著技术优势的厂商,正把握着这一领域的核心位置。目前国外厂商在国内新兴旗舰车型上,对于智能座舱芯片领域几乎呈垄断地位,市场份额高达 70-80%。

3.车规级芯片

上文三林介绍了SoC芯片的应用前景广阔,不过虽然SoC性能好,但MCU目前在市场上的应用仍然是主流,且MCU内部还有等级分层。

2020年全球汽车MCU市场规模约70亿美元,其中Renesas、NXP、Infineon、TI和Microchip五大厂商合计市占率达86.6%,市场高度集中。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当前车规级芯片的国产化率很低,90%超过国外进口,关键核心芯片全部被国外垄断。

整体来看,目前车载芯片领域主要仍然被国外厂商占据。

芯片是一个成本高、周期长、壁垒高的行业,雷军就曾说过“芯片行业10亿起步,10年结果”。

芯片设计出来一般还需要2-3年时间完成车规认证,才能进入整车厂供应链,一旦进入之后能拥有长达5-10年的供货周期。

过往,汽车制造囿于安全、成型的供应链、利益等等问题,短期内很难更换供应商。国外企业积累深厚,国内一时间难以赶上也在情理之中,新的供应商想要进入头部车企的供应商名单,往往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加之全球巨头寡头垄断明显,国内企业技术劣势难以补齐。

在面临缺芯难题之下,行业内却出现一股哄抬价格的现象,而不是真刀真枪拿实力,这一现象不免让人失望,也难怪一些新势力的负责人发朋友圈痛批这一现象。

尾声

据AFS统计数据,由于芯片短缺,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1020万辆,其中亚洲是减产重灾区,仅中国就减产了198.2万辆,给行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缺芯难题下,多家车企频繁曝出减配事件,汽车芯片迎来了一波投资热潮,诸多新能源造车也纷纷进入芯片市场,这不正是国内半导体企业拿下市场的绝佳时机么?

在行业缺芯难题下,哄抬价格只是一时的短视之举,借此机会将已有实力发挥出来,加紧研发,才是车规级芯片一“芯”难求景象下的市场机遇。从目前智能汽车的市场供应来看,缺芯问题还在长久而持续的存在,芯片“国产替代化”找到了最大的突破口。

作为难得的有机会提供完整供应链系统的原材料产国,产业链也相对完整的供给平衡型市场,国内汽车产业其实有机会在新能源市场实现自给自足。好在行情紧张之下,哄抬价格也只是一部分短视者的选择,这条路上不乏优势的行业坚守者,囿于篇幅本文不多赘述,三林将在下一篇早科技专栏中为大家重点介绍这些企业。

共2页: 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国产车载芯片突围要多久?(2)》内容:


1、 国产桌面GPU新品“风华2号”发布:功耗低至4W

据芯榜等报道,珠海芯动科技日前发布桌面GPU新品风华2号。 官方介绍,风华2号针对桌面、笔记本、工控等领域,从官方公布的参数来看,主打通用、低功耗、高渲染能力等。 性能指标上, GPU像素填充率48GPixel/s、FP32单精度浮点性能1.5TFLOPS,AI运算(INT8...【继续阅读】


2、 东软载波(300183.SZ)子公司上海微电子主要提供物联网需求芯片 公司的32位MCU产品已用于能源路由器

智通财经APP获悉,8月4日,东软载波(300183.SZ)在投资者交流平台上表示,公司当前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主要是微电网形态,微电网并网时可以接受虚拟电厂调度,公司主要产品研发和业务都是围绕智能电网展开,已有多个项目正在开展。此外,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微...【继续阅读】


3、 中信证券: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大变革阶段 相关国产厂商有望崛起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当前正处于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大变革阶段。该行认为,国内拥有全球最广泛的电子制造、终端品牌和市场需求优势,下游需求带动上游供应链转移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趋势,一方面国内在成熟制程领域仍与海外厂商具有充分...【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