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理财方法 >

理财方法

35岁危机根源,“不够努力”该背锅么?

发布时间:2021-12-09 17:10理财方法 评论

理财鱼小提示:35岁危机根源,“不够努力”该背锅么?

编辑导语:职场“35岁危机”的出现十分诡异,在30多岁的时候,一个人明明正处在处事经验、创造力、工作动力的巅峰时期,却在就业市场上倍受嫌弃,难道是不够努力的原因吗?其实不然。这篇文章写出了职场“35岁危机”在网上的主流解释,以及职场“35岁危机”的根源和一些启示。推荐想要了解职场“35岁危机”的童鞋进行阅读。

 35岁危机根源,“不够努力”该背锅么?

我一亲戚爱调制柠檬茶,琢磨改进了好些年,每次聚会都给我们做,味道确实不错。最近我家附近开了家手打柠檬茶店,我买来一试,比我亲戚做的好喝,尴尬的是,做茶的小妹才刚入行。

两相比较的尴尬中,隐含的是两个时代差异的缩影。

一、职场“35岁危机”

职场“35岁危机”本身就特别诡谲。一个职场人,三十岁出头,无论处事经验还是知识创造力都正当巅峰,然而到了就业市场,却倍受嫌弃,这是唱的哪出?

网上有不少主流解释,咱一起看看在不在理:

1. “职场中年人”性价比低

一般说法是,老手资历深,薪资也高,所以做同样的事,企业更爱招聘“便宜”的年轻人。但这真的符合现实么?

众所周知,今天的职场“薪资倒挂”(没经验的新人比老人工资高)现象严重;其次,职场老人因起薪低、求稳定等“弱势心态”影响,薪资要求反倒不高,据我的招聘经历,不顾客观能力,狮子大开口要价的反倒是年轻人居多。

2. “职场中年人工作效能低

这观点的理由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分身乏术,影响工作效率。

但我观察到的却是,中年人普遍更有担当,工作生活冲突时中年人也更倾向于牺牲个人时间,我倒不是提倡这一价值观,只是陈述现实,而年轻人的确更容易情绪用事。

此外,职场老人还有职业稳定度更高、做事情有首尾“留雷率”更低等优点。将“工作效能低”扣在他们身上实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3. 创造力衰退说

还有人认为,人类最富有创造力的年纪是25岁左右,中年人创造性思维后继乏力。持这一观点的人恐怕是混淆了“天马行空”与“创造力”,我在辨别知识优劣的专题中探讨过,年轻人的优势是行动力,但绝不是创造力。

高价值的创造力需要缜密自洽的逻辑,需要知识经验的大量沉淀,这些都不是年轻人的长处。

其次,绝大部分工作实际上并不需要多少创造力,更需要的是在各种情境中仍能确保关键业务稳定运作的处事经验,这一点,中年人仍优于年轻人。

可见,上述常见理由,没有一项经得起现实推敲

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年人难以适应新兴行业,这倒没错,但它却是个伪命题,因为职场人中年危机的挫折往往不是来自“转行”,而是被本行业“被抛弃”,是在简历环节仅因一个“35岁”就被直接砍掉的悲剧。

一些运气好免于中年危机的群体,既不了解也不去思辨真相就将“好逸恶劳、不够努力、缺乏长远规划”扣在那些不幸的失业者身上,一副“受害者有罪论”的嘴脸,更是冷漠无耻。

35岁职业危机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它实际上并非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它从一开始就内嵌于社会机制中,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职场“35岁危机”给人冲击大的原因和启示

为什么35岁职业危机给人冲击如此之大?学历偏见、名校门槛、女性就业歧视……哪一样不是同等严峻?

原因令人悲伤,只因前者不那么“符合直觉”,而后者却是“情理之中”。

诚如开头所言,一个三十多岁的职场人,正是其综合能力巅峰之时,而恰在此时却被市场弃如敝履,实在匪夷所思。

但如果我们把焦点放在“匪夷所思”上,才能触及更深层意识的反思。

为什么会匪夷所思?因为我们「默认」劳动者经验增加、工作产出提升,那么理所应当需匹配更高的报酬

这一「默认信念」实际上源自我们根深蒂固的“农人意识”,如果“农”字让你感到刺眼,把它转译成“匠人意识”也行。这一问题我在人性变化简史中已深入剖析,此处不展开。

工业社会的运行机制却奉行另一套逻辑

我们听到「工业」两字,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是什么?无外乎是标准化的机械、自动化的流水线。

流水线、螺丝钉,隐喻的是工业社会不便拿上台面的机制——一切皆为「可替代性」设计

工业社会必须配套市场经济才能正常运转。

市场经济需要每个消费者拥有完全自主权,所以需要宣扬人文主义的自由、人权等释放“人性”的思想。这是商品消费端主体的需求。

但供应端主体要想在市场竞争规则中取胜,却必须奉行与这一光鲜亮丽思想背道而驰的另一套规则。最终目标却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如何最大程度提高效率?无他,唯流水线尔。

要让流水线顺畅运作,最可靠的办法是扼杀整个链条中最不可控的因素——人性。所以无论有意还是无意,企业追逐效率的最终结果都是迫使员工「去人格化」

那又该如何最大程度降低成本?这取决于成本大头在哪。

很多老板必须长期与精神分裂症同行,他们招聘时高呼尊重人才的口号,常见的有“人才是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句话有几分真几分假我们不得而知,但要说“人才是企业的最大成本”,这句想必才是老板们想说而不能说的心里话。

所以要最大程度降低成本,釜底抽薪的办法是从人力成本着手

前面谈到了,提高效率的结果必然导致「去人格化」,这倒为降低人力成本扫除了最大的障碍。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力中“最贵”的部分是稀缺性,是「不可替代性」,「去人格化」之后,企业就能自上而下的展开人力资源的「可替代性」设计,其思想精髓就是将岗职往「标准化」设计,而员工则像螺丝钉一般,用“坏”了换一个就行。

所以作为一枚螺丝钉,怎么能指望“越老越吃香”呢?

上述「去人格化」或是「可替代性设计」并非企业家道德沦丧,或阴谋为之,而是工业化社会这套机制运作的“自然”结果,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企业必然走向这条道路

至此,我们得以透过社会学的透镜,一窥35岁危机的根源,正是工业社会的内在机制决定了其必将人力的「稀缺技能」往「可替代性」的方向改造,进而降低“人”的成本。

共3页: 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 35岁危机根源,“不够努力”该背锅么?》内容:


1、 5年关店近百家,美国零售巨头遭遇信任危机,第一家中国门店倒闭

理财鱼小提示:5年关店近百家,美国零售巨头遭遇信任危机,第一家中国门店倒闭 电商的蓬勃发展,让实体店饱受打击,小超市接连倒闭,大商超亏损不断。一切正如马云的预言,未来10年,电商的崛起会让一半的实体店倒闭。 第一家中国门店关闭 12月7日,美国零售巨头...【继续阅读】


2、 “我们拯救了圣诞节”!美国为港口拨款15亿后,供应链危机解了?

理财鱼小提示:“我们拯救了圣诞节”!美国为港口拨款15亿后,供应链危机解了? “喜大普奔,我们拯救了圣诞节...【继续阅读】


3、 2100万美国人还在“挨饿”,拜登邀功:圣诞节供应链危机没有发生

理财鱼小提示:2100万美国人还在“挨饿”,拜登邀功:圣诞节供应链危机没有发生 供应链危机持续发酵,这个圣诞节,美国啥都缺:圣诞树、圣诞帽、圣诞大餐、圣诞老人统统都成奢望,加上可怕的超级毒王奥密克戎又来势汹汹,让美国人更加“闹心”。但拜登却开始自欺...【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