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理财方法 >

理财方法

巧克力步入「失恋」期,一场苦涩的战争

发布时间:2022-02-25 09:48理财方法 评论

在词条「好时撤柜闭店」登录微博热搜,并被国内诸多媒体报道后,巧克力品牌好时于2月12日,在官方微博发布了澄清声明。

声明中表示,「中国一直都是好时公司的重要市场之一」,并将持续在中国市场投入。

但同时,这份声明中对新经销商的启用,也从侧面验证了此前媒体对好时经销体系混乱的报道。

 巧克力步入「失恋」期,一场苦涩的战争

作为一家曾经在中国糖巧市场饱有盛名的巧克力品牌,好时顶峰时期仅其在南京路上的品牌专营店就能贡献亿元销售额,最高光时,其以上海和平影都为依托的体验店——好时大世界,一度被巧克力爱好者视作是朝圣之都、地标建筑。

然而,高光一晃而过,现如今,在南京路上,人们涌向了「只融在口,不融在手」的MM豆。

与此同时,在更广阔的糖巧市场上,一场范围更大、波及更多的隐秘更迭,也在持续发生着。

当然,在这一轮新的更迭中,巧克力品牌们并没有面临令人心惊胆战的跌宕起伏,但隐藏在口味、心理和营销中的推拉博弈,实则已在酝酿一场颠覆性的品类崩溃。

01、三十年甜蜜战争

作为高端休闲类糖果,巧克力在西方有着百年食用史,但在中国市场,巧克力进入平民货架,不过几十年光景。

1987年,苏州姑苏食品机械总厂制造出了中国本土第一套生产巧克力的全套设备,彼时,还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记者招待会,吸引了全国5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也是在这个时间段,包括玛氏、好时、吉百利和费列罗在内的外资巧克力品牌也相继涌入了中国。

以此为点,在渴求甘美的中国糖果市场,一股由巧克力掀起的甜蜜战争开始打响。

对于90一代来说,他们对巧克力的品牌启蒙,可能大多来自电视时代的德芙女孩们,但事实上,早在外资巧克力品牌睥睨大小商超之前,一个名为「金帝」的中国本土巧克力品牌曾短暂地意气风发过。

1990年,中粮金帝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也是这一年,中粮推出了第一款国产巧克力品牌——金帝。

在诞生的头五年里,金帝占据着糖巧类产品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

彼时,巧克力在食品市场上还是新鲜物种,德芙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在1990年前后,正是艰难拓荒的时期,而金帝巧克力作为中粮旗下的品牌,一经推出便以直销的方式,在中国大部分城市终端铺开。

先发优势在前,再叠加对本土渠道的掌控,金帝在90年代初期,一度稳坐市场销量冠军。

然而,辉煌不过三五年时间,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巧克力品牌在吃透了这片土地后,攻势也日渐凌厉,从新颖的广告策略到口味上的微调,再到舶来糖果这层高调标签,在一系列密集进攻下,金帝的先发优势瞬间土崩瓦解。

 巧克力步入「失恋」期,一场苦涩的战争

首先是玛氏。这个有着「食品界宝洁」之称的巨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其推出的排块状巧克力——德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堪称平民货架之光。

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口感、品质、性价比乃至品牌,都是巧克力销售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于德芙来说,它之所以能占据国内巧克力市场近四成的份额,更多源于早期电视时代广告营销策略推动下的爆发式增长。

即使在广告营销史上,德芙的一系列案例也颇为经典:从「此刻尽丝滑」到「巧克力和下雨天更配哦」,德芙的TVC短片曾在电视台循环播放,每个超市、便利店和小卖部的收银台附近,都能看到德芙标志性的排块状枕式包装。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德芙在中国市场上,一度等同于巧克力,在千禧年前后,也许有人不知道费列罗,也不知道瑞士莲,但人人都眼熟德芙。

在2004年的天涯美食天地版块,一个ID名为「秀珠」的天涯用户,发布了一条与巧克力相关的帖子,100条与巧克力相关的回复中,近半数都提到了德芙。

而放到现在来看,从九十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到千禧年后抢占糖果货架,德芙之所以能力压同期进入的一众品牌,好吃又好买是其一,其二则归功于品牌与甜蜜寓言的绑定。

你一定看到过这样的对话:

「你知道什么是德芙(Dove)吗?」

「德芙(Dove)就是Do you love me ? 如果有人送你德芙,记得说Yes , I do.」

时至如今,巧克力的甜蜜寓言已经不再奏效,但放在20年前,一盒巧克力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和符号,确实不可小觑。

回过头来看,从德芙女孩的出镜,到巧克力甜蜜寓言的流传,德芙售卖的,从来不仅仅是巧克力本身。

02、外资品牌的苦涩增长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巧克力品牌,都像德芙一样成功编织出了一则甜蜜寓言。

在90年代期间跟随德芙脚步一同进入中国市场的巧克力品牌中,有不少都命途坎坷。

比如英国最大的巧克力生产商吉百利就曾在这片土地折戟,甚至中间一度退出中国市场。

吉百利在90年代就已经在中国大陆建设工厂,期间还并购过本土糖果企业,高光时,产品曾行销全国200多个城市,但这样的成绩,与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们比起来,表现并不理想。

在2010年前后,吉百利每年在英国的营业额超过16.3亿美元,而在中国的营业额只有约5亿元。

 巧克力步入「失恋」期,一场苦涩的战争

此外,吉百利还有点时运不济,千禧年后,频频负面缠身,从2006年的产品质量问题到被卡夫食品收购后爆出的税款问题,吉百利在接踵而来的意外中,错过了早期中国糖果市场野蛮生长、品牌稀少的红利。

与吉百利命运轨迹相似的还有好时,这是它的难兄难弟。

1995年,好时巧克力才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最初,以「小身材,大味道」闻名的水滴状kisses巧克力最初汇入「东方水面」时,也曾溅起涟漪,但其早期「谨慎、保守」的品牌策略,让其在中国市场上颇受掣肘,也落后于人。

相比起玛氏在中国市场大开大合的激烈进击,好时最初入华时并没有显示出美国最大巧克力厂商应有的气魄。

最初进入中国市场,好时仅派遣一名员工在上海组建团队,也只租了几个柜台出售巧克力。

这样保守的策略自然换不来高昂的增长,甚至在2004年时,还因内部掌控不力导致管理层动荡而退出中国市场,直到2006年才重整精力,卷土重来。

然而,2006年的中国市场于巧克力品牌来说,不再是一片俯拾皆金的芳草地了。

十几年间,巧克力这一品类在东方食客间不断祛魅,并从昂贵走向大众。品牌侧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从国际高端品牌到超市开架再到平价国产品牌,一时间都争相涌出,留给好时的窗口越来越窄。

勇气来的太晚,运气和眼光也差了段位,二度入华的好时并没有在中国市场创造销量神话,有的,只是苦涩的增长。

于是,2014年,好时在痛定思痛后,决定下一招险棋,它以26亿元收购了本土糖果品牌金丝猴,企图借金丝猴在三四线城市的优势快速打通在下沉市场的渠道。

但事实上,好时忽视了金丝猴在下沉市场的销售场景,金丝猴的销量大头依赖于婚礼节日庆典,且以奶糖类产品为主,与好时很难共用渠道。

这也导致,好时斥巨资收购的品牌不但没有托举好时整体向上,反而成了包袱。

共2页: 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 巧克力步入「失恋」期,一场苦涩的战争》内容:


1、 步入2000亿俱乐部后 信奉长期主义的金龙鱼未来空间还有多大?

理财鱼小提示:步入2000亿俱乐部后 信奉长期主义的金龙鱼未来空间还有多大? 近日,金龙鱼披露了2021年度业绩快报,营收规模保持稳健的双位数增长,预计达到2262.3亿元,正式迈入2000亿俱乐部,一举刷新A股食品行业上市公司营收天花板。 但另一方面,受到原材料...【继续阅读】


2、 券商增资扩容步入“新周期”:上市券商有望“添

资金类业务的发展对证券公司的资本金提出了较高要求。去年至今,证券行业已步入增资扩容的“新周期”。未来,重资本业务与轻资本业务的“轻重并举”将成为券业发展趋势。 同时,在打造“航母级”券商的背景下,中信证券、中国银河等头部券商均在再融资方案...【继续阅读】


3、 房贷变局:小城首付最低1成,房贷利率步入新一轮下调,指导价正在失效

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加入到首套房贷首付20%的队伍中。而广州已经先行一步,21日下午,四大行同步下调广州地区房贷利率。 上周,重庆以及江西、山东等省份的部分城市率先“松绑”房贷政策,将首套房贷的首付比例从30%降至20%,但事实上,远不止这些城市。 第...【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