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理财方法 >

理财方法

稳住菜篮子

发布时间:2022-05-08 12:37理财方法 评论

今年以来,西红柿的价格比去年贵了不少。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统计:2022年第18周(4月25日-5月1日),全国西红柿平均批发价为5.78元/公斤,同比增加54.55%。其实1月份的价格更高,每公斤能达到7.29元,同比增长了73.5%

“西红柿炒鸡蛋,变成了蛋炒西红柿。”一句戏言,在餐桌上流行起来。

价格最终的决定性因素是供求关系。以自贡市荣县鼎新镇为例,今年4月,因为大风天气,这个川南最大的茄果种植基地产量锐减。当地种植户李双怀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尽管遭遇了减产,但茄果价格逆势上涨还不愁卖。“批发价上涨了近4成,现在基本上在8元/斤以上的价格,而且供不应求。”

这打消了他的后顾之忧,减产带来的损失,最终通过涨价有所弥补。但需要警醒的是,在农产品产业链上,价格具有传导效应。此时,下游消费者买到一颗西红柿的价格,确实更贵了。

自1988年开始,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菜篮子工程,涉及生产基地和市场体系两个方面的建设,旨在一体化改善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最终实现一个菜篮子里,供应端和需求端的有效匹配。

随着菜篮子工程的推进,这些年我国农副食品的丰富程度,以及流通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改善,尤其近几年,拼多多等新电商平台,都将农产品上行作为了重点业务发展,供需两端的匹配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但今天,我们仍然会遇到西红柿涨价七成的情况,因为上游的供应量和下游的需求量仍难保持稳定的平衡。这些年,我国一直在推进农业工业化改进,为的就是利用科技手段,一方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方面让农业生产可预期、可管理,理想状态是可以根据下游的需求量来额定生产。

然而,这样的改进并不容易。它首先需要在机制上激发农户的积极性,又需要更多的科技人才走向田间地头。在农业工业化时代,他们都是守护菜篮子的一环。

01

其实,西红柿也不是一直涨价的。不过一年前,也就是2021年的上半年,全国番茄的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行情低迷到什么程度?比如云南省春季番茄的价格,最低到了每斤0.3元左右。

同样的农户种植同样的蔬果,在不同时间价格竟有如此大的差别?

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传统农业链条里,从种子公司、到农户、再到消费者,似乎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对中国农户而言,最典型地就是不知道今年要种什么的时候,他们通常是今年什么好卖就种什么,但收成是有时间周期的,往往今年好卖的品种,明年就不好卖了。

“蒜你狠”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根据中国大蒜网公布的统计数字。2004年和2005年,蒜价持续增长,到2006年达到顶峰。大蒜种植面积随之年年扩大,直接带来了随后两年的蒜市低迷,最低时甚至一分钱一斤蒜。大蒜滞销。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姜长云就曾非常直白地表示,在丰收——跌价、减产——涨价的轮回中,农民每次都滞后于市场的脉动,永远“踩不准点”。

因此,要实现菜篮子供应充沛,价格稳定,首先就要求上游不仅高产,还要稳产,最好是定产。近年来,伴随着大众创业的热潮,这个命题在田间地头催生了大量创业机会。

2018年,徐丹从荷兰回国,牵头成立了农业基地——极星农业,用顶尖的玻璃温室种植技术培育健康好吃的蔬菜水果。荷兰以先进农业闻名,当地的经验让徐丹看到,农户是可以在果蔬成熟的4周就提前把果蔬“卖掉”的,完全不受市场摆动价格的干预和影响。

徐丹告诉《最话》,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农户所在的种植基地要做到稳产定产,且整个果蔬的质量大小近乎完全一致,无限贴近于工业化。基于此,基地可以提前给渠道一个非常准确的未来四周的产量,渠道可以提前锁定产量及价格去销售,农户也能提前4周知道未来他的货要送到那里、送多少。整个生产管理变得非常有计划性。

在徐丹看来,其实现在的农业科技已经很发达,相关的技术和人才中国都有储备,难点主要在于如何落地。

中国是农业大国,但大国小农也是基本的国情和农情。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 70%。

近年来,不断有人提出,我们是否可以效仿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搞大规模集成式农业,或者效仿欧洲以中小农场为主的“莱茵"模式。因为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可以提高科技的落地效率和使用效益。

但在著名三农学家温铁军看来,中国农业发展只能走自己的路。因为中国占世界人口25%,但耕地仅有18亿亩左右,占世界耕地的7%,水资源仅占世界的6.4%,而且山地和丘陵占90%左右,平原仅占10%,人地关系紧张,所以我们还是比较适合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小规模的农业模式。

因此,目前的主要问题不是争论现有农业模式是否合理,而是在现有模式下,如何激发农民的积极性,让大家愿意参与到农业科技的改革当中。

回国后,徐丹组建了团队,在北京密云开始利用玻璃温室技术改造现有的番茄种植大棚。他发现,在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很大的一个挑战就是要突破老农民们的经验主义,他们对技术多是质疑和抗拒,说服他们的过程非常难且非常漫长。

在实践过程中,徐丹他们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合作模式,由他们出技术,当地农业服务中心出80%的硬件改良费用,且还承诺只要按照其标准种出来就全部回收,农户只需要一个条件,就是汇集成一个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合作社。

在这种合作模式下,不仅可以实现土地的规模化利用,也能减轻农户的经济负担。从结果来看,在过去3年间,他们帮助合作社的每个农户都实现了每年7-8万元的稳定收入。

02

带着3年的实践成果,2021年8月,徐丹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研究人员组成了一支名为“番茄快长TomaGrow”的团队,参加了由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

在这里,徐丹遇到了来自全球的共15支团队120多名研究人员。高学历背景的人才,成为了这个番茄大棚里的主力军。

和TomaGrow团队一起进入决赛的还有三支团队,其中智茄CyberTomato,是一支中国农业大学牵头的多元化背景团队,由中国农业大学的副教授赵然牵头,成员包括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生、种植企业的研发人员和互联网公司工程师等;

喜柿Hamato的团队主要由来自浙江大学的学者牵头组成;农圣大脑Horti-AI团队的成员则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韩国全州大学、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和院校。

除了高学历,番茄田里的“种植人”身上还有另外两个不能忽视的现象。

其一,这120多名研究人员里有超过9成是90后、甚至00后,这也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新生代中坚力量开始关注农业;

共2页: 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稳住菜篮子》内容:


1、 创新种植险,阳光保险推动“菜篮子”稳产保供

“我们这里以前不敢多做香菇,怕遇到灾害减收,自从有了阳光的‘食用菌种植保险’,就算有灾害也能通过理赔来稳定收入,心里踏实了...【继续阅读】


2、 守护百姓“菜篮子” 中信银行清徐支行用实际行动助农解困

理财鱼小提示:守护百姓“菜篮子” 中信银行清徐支行用实际行动助农解困 央广网太原5月6日消息 “你们帮俺运菜卖菜,解了俺的心头疙瘩,俺全家从心底里感谢你们……”种菜农户崔大爷握着中信银行清徐支行张林胜行长的手激动地说。 清徐县是山西太原市的菜篮子,...【继续阅读】


3、 【毕业季·就业季】稳就业——为什么稳住大学生就业是关键?

理财鱼小提示:【毕业季·就业季】稳就业——为什么稳住大学生就业是关键? 央广网北京5月1日消息(记者唐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就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发展。高校毕业生作为最庞大的就业群体,不仅牵一发而动全身,更...【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