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股票行情 >

股票行情

美国精英教育的内卷与颠覆

发布时间:2021-08-02 13:02股票行情 评论

Netflix出品的纪录片《买进名校:美国大学舞弊风暴》,在开头就展现了一连串美国高中生等待大学“放榜”的焦灼。美国没有统一的高考,是否被青睐的大学录取在拆封大学寄回的邮件之前充满了悬念。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人欣喜若狂;如果是候补录取,几乎像泄了气的皮球;如果直接是婉拒信,周围的朋友和纸巾都少不了。

美国名校的录取,仅仅是在前门公开的竞争,早已白热化。后门的竞争,更是财力的大比拼。校友的子弟会增加录取的机会,父母如果愿意大手笔捐款,子女录取的几率就会大很多。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在高中成绩平平,依靠自己老爸给哈佛大学250万美元的捐赠获得了录取藤校的机会,是典型的堂而皇之“走后门”。除了正门与后门之外,还有“边门”。《买进名校》记录的就是2019年被暴出名校走“边门”的丑闻,体育教练转身而成的大学申请咨询师辛格,抓住了名校招“体育特长生”的空子,让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花费几十万美元就被名校录取,其中不惜造假、代考和行贿,各路成功人士对走“边门”趋之若鹜,不在乎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唯一花心思在于避免孩子知情,担心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极力营造他们通过自己努力成功的假象。

《买进名校》把名校录取丑闻引发的舆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舆论普遍认为这些人“走边门”是对教育公平的践踏,挤占了平民子弟实现美国梦的机会。丑闻中花钱“走边门”的家长中有律师、明星、企业家,不少因此被判刑入狱。但影片真正引发思考的并不是一小群人为孩子“买到”入学名校资格的不公,而是为什么这些美国社会的“成功人士”,会冒着犯法的危险,为的就是确保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藤校有一席之地。这种行为背后其实凸显了美国社会的变迁。拿到名校的文凭就意味着孩子有更多机会跻身于社会的中上层,而不用担心向下沉沦,为此成功人士会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而名校的竞争激烈并没有让无家世背景却有潜力的年轻人有更多机会“登龙门”,实现阶层的跨越,反而强化了阶层固化。关上这扇边门,未来又可能有人找到另一扇侧门,而后门永远对富豪是敞开的。

美国式高等教育的内卷,体现在成功人士不择手段为孩子争取稀缺名校录取资格,其实在制造新的不平等,而名校毕业生所强化的阶层身份,与“美国梦”所标榜的“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理想背道而驰。政策制定者希望大学教育是一个给每个人都提供成长机会的平台,但现实中美国大学本身却正在蜕变成全新的种姓制度(Caste)。内卷的另一副作用则是夸大“个人英雄主义”的成功观,制造出一代缺乏自省与感恩的年轻精英。

精英的暴政加剧了内卷

美国的大学教育在二战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这样的名校,在1950年代之前仍然是上流子弟的俱乐部,是类似贵族精英世袭的高等教育领地,只有校友的子弟、有钱金主的孩子、还有美国东部一些著名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才能进入,甚至对犹太人都有严格的名额限制。

1940年代,哈佛大学老校长康纳特(James Conant)致力于改变这一切,希望推行精英教育,让任何有才华的人,不论家世背景,无论家境如何,都有机会进入哈佛深造,康纳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剧变的时代让美国“不拘一格降人才”,培养未来需要的技术人才和领袖人物。康纳特的努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引领新风潮,奠定精英教育的基石。再也没有谁只是因为是校友的子弟或者煊赫的家世背景就能进入哈佛,哈佛录取的学生变得更加多元。

但这种从贵族教育向精英教育的转型,很快就被崛起的中产阶层找到了录取的窍门。精英教育录取需要通过SAT这样的标准化能力考试(俗称美国高考),而家境优渥的家庭能让孩子上补习班,参加应试培训;考试成绩之外,精英教育要求多方面的发展:成绩、课外活动、领导力、体育、才艺等等,同样成功人士的家庭可以通过各种包装来满足哈佛招生官的要求。

中产阶层为了争取进入名校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名校的竞争。在1970年代,即使哈佛耶鲁这样的顶级名校,录取比例大概是三比一,因为在当时,名校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帮助并没有那么大,大多数美国人会选择就近读大学。到了1980年代,录取比例变成五比一,仍然还没演化成惨烈的竞争;到了2020年,录取比例变成了二十比一。为了争取藤校的一个录取名额,竞争加剧,“直升机”父母成为常态。

很快,精英教育不再是从普罗大众中选拔精英的机制,不再是加速社会流动性的推手,反而让成功人士更容易把自己的阶层代代相传。一些调研发现,美国精英大学教育在推动社会流动性上越来越乏力,学生中因为高等教育而从社会底层收入最低的25%人群,跃升到顶层收入最高的25%人群的比例,只占总学生人数的1%至2%,可谓凤毛麟角。哈佛大学来自顶层1%收入家庭的学生人数,比来自下层50%收入家庭的学生加起来还要多。在《乡下人的悲歌》中,出生于贫困家庭的作者万斯进入耶鲁法学院时发现,自己是200多名录取者中唯一一个来自低收入人群的学生。

哈佛教授桑德尔在新书《精英的暴政》(The Tyranny of merit)中把这种精英教育所导致的“内卷化”归咎于精英暴力。

精英暴力就是人为制造稀缺性,让名校变得越来越难进,让大学排名变得日益激烈。精英暴力也让成功进入哈佛的年轻人饱受摧残,一方面让他们对自己的成功很迷信,认为成功都源自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这也让他们变得更加不独立,从小精神就备受压力,因为大多数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直升机”父母的精心安排。英文里父母(Parent)这个词,直到1970年代才变成了一个动词,也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不遗余力地去设计和呵护,就好像一个努力的产品经理一样。而各种比拼让高中生活变得日益繁忙,也加深了这些得以进入名校的学生对精英主义的信奉。

精英暴力,即使进入大学校园,也仍然无法停歇,为了排名而竞争,成为精英暴力内卷的标志。习惯于竞争的年轻人,停不下来脚步。但这有违精英教育的初衷。大学教育需要年轻人去探索、去找寻自己未来的方向、需要充满好奇心,当然也需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而不是个人的分数主义。但即使是哈佛的年轻学生,仍然对分数特别在意,特别在意与别人相比自己的排名如何。哈佛校园有400多个社团,也延续了竞争主义的思想,都以难进而著称。进哈佛是鲤鱼跳龙门,跳龙门之后又如何?继续跳,从一个圈到另一个圈,从一个坑到另一个坑,仿佛只有不断地去竞争、比拼,才是精英的特质。

共3页: 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 美国精英教育的内卷与颠覆》内容:


1、 美国人不吃淡水鱼?嫌刺多?假的,美国主播亲口告诉你原因是什么!

理财鱼小提示:美国人不吃淡水鱼?嫌刺多?假的,美国主播亲口告诉你原因是什么! 在国内媒体很多宣传下,广大钓友都觉得美国人不吃淡水鱼,原因就是觉得淡水鱼的刺比较多,真实情况是这样的么?很可惜不是,近日有个美国的博主就站出来把美国人不吃淡水鱼的原因...【继续阅读】


2、 调研报告称美国涉疆制裁破坏全球棉花产业链

理财鱼小提示:调研报告称美国涉疆制裁破坏全球棉花产业链 调研报告称美国涉疆制裁破坏全球棉花产业链 2021-12-26 22:31 · 这是12月26日拍摄的调研报告发布会现...【继续阅读】


3、 大树被连根拔出!美国这地遭遇罕见龙卷风

理财鱼小提示:大树被连根拔出!美国这地遭遇罕见龙卷风 海外网12月26日电 据英国《每日邮报》26日报道,当地时间25日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塔芭芭拉市遭遇了一场罕见的龙卷风,强风破坏了金属车棚、钢梁等建筑。 社交媒体上的照片显示,公寓大楼外的大树被龙卷...【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