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股票行情 >

股票行情

存储器数千亿市场外资瓜分大半 长鑫存储自主之路逐渐破冰

发布时间:2022-02-18 07:33股票行情 评论

存储器数千亿市场外资瓜分大半 长鑫存储自主之路逐渐破冰


《投资者网》 温佳琦

编辑 吴悦

半导体存储器领域,目前闪存(NAND Flash)和内存(DRAM)市场主要被美韩日等国外几家企业所垄断,如韩国三星、海力士、美国镁光、日本东芝等,其中国际DRAM市场中,三星连续10多年蝉联世界第一,市占率维持在60%。

商业世界里,一个行业高度垄断造成的一个结果是:头部厂商有可能操纵产量和价格,用低价来挤垮竞争对手,或用涨价来谋取暴利。

在存储芯片行业,此前《投资者网》分析了长江存储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在《3D NAND闪存市场,长江存储如何破围而出?》一文中剖析了NAND Flash市场的情况,本文主要分析另外一个DRAM市场国内企业——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鑫存储”)。

内存发展史

纵观内存芯片全球发展史,围绕DRAM产业发展而产生的激烈竞争此起彼伏。

1966年DRAM之父罗伯特·登纳德,在IBM研发中心成功研发出MOS 型晶体管+电容结构,半导体存储器的发展从此开启。70年代存储器市场涌现出Intel、TI、Mostek、NEC等。行业发展早期,Intel依靠DRAM量产实现一家独大,后期Mostek利用技术升级成为市场霸主。

日本看到DRAM市场潜力后,在70年代末期以举国体制发展DRAM技术,并在80年代中期依靠物美价廉的DRAM产品快速占领全球市场,迫使Intel彻底放弃DRAM。1985年日美关系发生转变,美国开始对日本半导体产品发起反倾销诉讼,致使日本产品性价比极速下降。

此时产业的发展机会转向了韩国,三星通过购买专利叠加自研的方法迅速崛起,随后在 DRAM领域继续保持着高投入研发,最终实现技术超越成为新巨头。在经过日韩两国之间不断的价格战,激烈竞争的大浪淘沙后,市场玩家剩下三星、SK海力士、奇梦达、美光、尔必达这五家。

2007年微软推出Vista系统,提高了对内存的消耗,各大厂商纷纷扩大产能以应对市场需求,结果Vista销量平淡,供过于求的DRAM价格便一路下滑,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跌破材料成本。

此时的三星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惜亏本扩大产能加剧行业亏损,导致奇梦达和尔必达接连被淘汰。在历经多年搏杀后,全球DRAM厂商逐渐从“群雄逐鹿”变成“三足鼎立”。

存储器数千亿市场外资瓜分大半 长鑫存储自主之路逐渐破冰


2016年手机内存需求的快速增长导致全球内存芯片缺货,而内存条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比如当时一根DDR4 8G PC用内存条价格一度涨到900元。 据Business korea报道,内存价格大涨的背后可能不全是市场因素,是三星、美光等存储公司通过削减产量、减少供应的方式,抬高了DRAM的价格。

国内DRAM发展之苦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国,根据历年来海关总署统计的半导体产业进出口数据,可以看到国内企业每一年花在存储器采购上的资金,高达几千亿美元,并且在一直往上攀升。

但由于没有掌握相关核心技术,我国在DRAM的产品定价上一直受制于国际巨头,手机、PC厂商经常遇到DRAM缺货情况。而头部厂商对DRAM市场的垄断和价格操纵,使国内的企业深受其苦。

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产业基础没有打扎实,我们可以回顾下国内的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些关键性节点。

·197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研究组在109厂采用硅栅NMOS技术,试制出中国大陆第一块1K DRAM,比美国、日本晚五年;

·1978年中科院半导体所成功研制4K DRAM;

·1981年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成功研制16K DRAM(比韩国晚两年);

·1985年中科院微电子中心研制成功64K DRAM(比韩国晚一年);

·1993年无锡华晶制造出第一块256K DRAM(比韩国晚7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华晶遭遇巨额亏损,最终只能选择转型;

·1999年上海华虹量产出64M的DRAM,但由于市场环境恶化,华虹失去日本企业NEC的技术支持,华虹宣布退出DRAM并转型做晶圆代工业务;

·2004年中芯国际开始进军DRAM领域;

·2008年中芯国际深陷与台积电的官司,被迫放弃了DRAM业务,标志着大陆企业在DRAM领域的尝试,均已失败告终。

不难看出,存储器和芯片市场都是国内相当薄弱的环节,要想发展则需要从国外垄断企业中抢夺市场份额。

长鑫存储应运而生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长鑫存储所在的存储器行业环境,这句“东方风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最贴切不过。

2016年5月在“创新之都”合肥,一个上千亿投资规模的芯片制造项目正式启动——长鑫存储,它是中国首个内存芯片自主制造项目,填补了国内DRAM生产制造领域的空白。

长鑫存储自组建之日起便成为业界焦点,原因是芯片国产替代势在必行,而替代需求最为迫切的便是DRAM芯片。

2019年长鑫存储携带着国内首颗自主研发的8GB DDR4闪亮登场,一举成为中国发展DRAM的希望之“芯”。

内存芯片技术门槛如此之高,长鑫存储是如何实现快速跨越的呢?

据悉,长鑫存储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奇梦达遗留的DRAM专利,后来为了规避可能存在的专利风险,长鑫存储投入25 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对原有芯片架构进行重新设计,将产品进行了更新换代。

基于这一专利技术,长鑫存储又成功量产出19nm工艺的DDR4和LPDDR4,成为全球第四家DRAM产品采用20nm以下工艺的厂商,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能够自主生产DRAM的厂商。

从DRAM三巨头及长鑫存储工艺尺寸发展历程来看,全球前三大厂商—三星、SK海力士、美光于2016-2017年进入1Xnm(16nm-19nm)阶段,2018-2019年进入1Ynm(14nm-16nm)阶段,2020年进于1Znm(12nm-14nm)时代 。

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供应商在路线图上又扩展了三代DRAM,这些被称为1anm,1bnm和1cnm。目前,内存芯片进入第四阶段1anm(10nm)的研发。

存储器数千亿市场外资瓜分大半 长鑫存储自主之路逐渐破冰


据悉,三星已于2020年上半年完成首批1anm(10nm)制程DRAM的出货,2021年美光和SK海力士也开始量产第四代10nm DRAM产品,而长鑫存储目前仍处于1Xnm(16nm-19nm)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产能方面,长鑫存储表示,2021年公司已经实现6万片/月的DRAM产能,预计2022年能翻一番,达到12万片/月的产能,未来的目标是实现30万片/月的产能。

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21年,全球DRAM总产能大约是150万片/月,预测到2022年底,会提升至160万片/月左右,届时长鑫存储的12万片产能将获得全球市场份额的8%左右。

共2页: 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存储器数千亿市场外资瓜分大半 长鑫存储自主之路逐渐破冰》内容:


1、 Q4营收及业绩指引不及市场预期 Roku(ROKU.US)盘后暴跌20%

智通财经APP获悉,Roku(ROKU.US)于周四美股盘后公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财务业绩。由于第四季度营收及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指引低于市场预期,截至发稿,该股盘后暴跌近20%。 财报显示,Roku第四季度营收为8.65亿美元,低于分析师预期的8.94亿美元,同比增长33%...【继续阅读】


2、 环球市场:俄罗斯将美国驻俄副大使驱逐出境

理财鱼小提示:环球市场:俄罗斯将美国驻俄副大使驱逐出境 环球市场:俄罗斯将美国驻俄副大使驱逐出境 隔夜股市 全球主要股指周四多数收跌,受俄乌危机再次升级影响,美股三大指数集体大跌,标普500指数、纳指均跌超2%,道指跌幅近1.8%,创下今年以来最差单日表...【继续阅读】


3、 美股收盘:俄乌危机吓坏市场 三大股指集体重挫 纳指大跌近3%

(纳指大跌近3%,来源:英为财情) 美国总统拜登周四警告称,俄罗斯可能在未来几日内对乌克兰发起袭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表示,俄乌双方之间的冲突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蒙特利尔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Yung-Yu Ma认为,在短期内,围绕俄乌局势的负面情绪和阴云...【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