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今日热点 >

今日热点

美国作家琼·狄迪恩去世,曾用超乎寻常的勇气直面人生重创(2)

发布时间:2021-12-24 10:59今日热点 评论

在这样一个地方,家庭主妇露西尔·米勒被控蓄意谋杀丈夫,伪造意外事故现场,企图骗取巨额保金。在警方看来,这甚至算不上一个“有趣”的案子:露西尔·米勒的陈述与事实多处不符,她和丈夫感情长期失和,她与当地律师阿什维尔·海顿之间曾有婚外情,期间海顿的妻子离奇身亡。真相呼之欲出。

 美国作家琼·狄迪恩去世,曾用超乎寻常的勇气直面人生重创

琼·狄迪恩与丈夫和女儿的合影。丈夫John Gregory Dunn于2003年去世,一年半后,她又失去了自己的女儿。

然而狄迪恩对这些表层事实不感兴趣。她关心的是露西尔·米勒,这个曾经天真却野心勃勃的外来者,在一个不详的村庄老去,为了爱和金钱不择手段,却遭到情人背叛。她身上充满欲望,正是这欲望让陪审团对她心生憎恶,也让全镇对案件予以空前瞩目。米勒案开庭当天,狄迪恩如同等待已久的纪录片导演,将镜头对准旁观人群,缓缓扫过:

“一九六五年的一月十一日,南加州的天气明媚温暖……卡特琳娜岛仿佛漂浮在太平洋的海平面上,空气中飘着柑橘花的香味……一名靠退休金过活的七十岁老人,开着自己的旅行轿车,以五英里的时速,开过加迪纳的三个扑克馆,把三把手枪和一把十二号霰弹枪里的子弹全部射进窗户,打伤了二十九个人……再往北一点,有个十六岁的孩子从金门大桥上跳了下去,活下来了。”

“与此同时,在圣贝纳迪诺县法院,米勒案开庭了。来了很多人,挨挨挤挤,法院的玻璃门都被挤碎了……大家早上六点就开始排队,女大学生们一整晚都蹲守在法院,带了很多全麦饼干和低糖饮料。”

在最狭隘的层面上,这段描写对案情毫无意义。但直觉告诉我们,它和米勒案息息相关,因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一个人的快乐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痛苦。露西尔·米勒被判有罪后,她忠诚的捍卫者桑迪·斯莱格尔尖叫道,“你们每个人都是杀人犯”,而经过长镜头洗礼的我们知道,桑迪说得不全对,但也不全错。上帝狄迪恩仿佛在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美国作家琼·狄迪恩去世,曾用超乎寻常的勇气直面人生重创

《奇想之年》,译者:陶泽慧,版本:新经典|新星出版社2017年1月

怜悯的最高形式可能是讽刺。这点在《拉斯基同志,美共马列分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篇不足六页的短文是对主角迈克尔·拉斯基的人物速写,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位信仰马列共产主义的洛杉矶青年的形象。时值1967年,麦卡锡主义的热潮已退去十年,曾在美国盛行的共产主义式微,拉斯基这样的青年已成为少数派。他坚定的热情与实际的影响力形成巨大反差,“五一劳动节他组织的游行只有寥寥十几人参加”。然而狄迪恩喜欢这位患有轻微被害妄想的青年,喜欢他与世界的格格不入,喜欢这种“因为非常尖锐的恐惧而投身于注定失败的极端事业中的人”。

她将这样的欣赏藏在文末工人国际书店发生的一幕。一天结束,拉斯基和几位骨干像“投资银行的合伙人”一般,回顾《人民之声》小报的销售情况。

“西蒙斯先生——同志,总收入是多少?”

“九美元九十一美分。”

“卖了多久?”

“四小时。”

……

“最大捐款额?”

“六十美分。”

“最小?”

“四美分。”

像这样,呈现而不点评,让意义在事实中浮现。这种写法让狄迪恩与读者保持距离,赋予她的文字以“冷感”。与此同时她又极“热”,从不惮于在写作中袒露自我,高度忠实于自己的喜好和趣味。1976年,在为《纽约时报》撰写的随笔《我为什么写作》中,狄迪恩写道,“Why I Write”三个词共享了一个音节,那便是“I”(我)。“我写作,完全是为了弄明白我在想什么,我在注视什么,我看到了什么,以及它具有什么意义。我想要获得什么,我对什么感到恐惧。”在伯克利读书时,她意识到自己不擅长学院式的思考,“不是思想世界的合法居民”。“我的注意力总是在边缘,我能看见、尝到、摸到什么,比如黄油和灰狗巴士……我只知道我不是什么,我花了好几年才发现我是什么。”

03

《向伯利恒跋涉》为何成为非虚构经典

狄迪恩是擅长描摹外部世界的作家,但最后落于纸上的图景无一不经过她记忆的筛选——归根结底,她凝视和刻画的是自己的心灵景观。这也是为什么,她最好的早期作品留给读者的不是某种洞见,而是某种印象;我们感受到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它在目击者心中留下的烙印。

在名作《向伯利恒跋涉》中,除了开篇“中心再难维系”的笼统慨叹,狄迪恩并没有对加州嬉皮士间蔓延的毒品和暴力问题进行深入挖掘,也没有试图通过采访专家权威,对整个社会体系进行分析。(事实上,她对警察的采访很快就遭到阻挠;她的部分采访对象也对她所代表的媒体怀有戒心。)如她所说,她并不是一个以思考和分析见长的作家,起码在这一阶段还不是。但她对视觉意象的痴迷和信任,恰好为当时的新闻报道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她所做的,是跟随这群人参加集会,在他们家聊天,参与观察他们的生活,客观冷静地记下她和他们之间的互动与摩擦,却对自己可能陷入的危险只字不提。她深入参与却高度疏离,将自己作为容器。

读者既沉浸于事实,又好奇这谜一般的叙述者,以至于当那令人心碎的一幕在眼前展开时,我们忘记了思考,而是和狄迪恩一起,陷入对世界的无言恐惧中:在客厅地板上,一个穿双排扣外套的五岁女孩一边看着漫画,一边专注地舔舐嘴唇上涂的白色迷幻药。

开掘如此坚硬的心灵景观需要一把利器,那就是语言。在《我为什么写作》里,狄迪恩还写道:“关于语法,我只知道一点:它具备无穷的力量。改变一个句子的结构就改变了这句话的意思,正如改变镜头的方位就改变了被拍摄客体的意义,其效果是显著而绝对的。了解镜头角度的人很多,了解句子(结构)的人却很少。”

 美国作家琼·狄迪恩去世,曾用超乎寻常的勇气直面人生重创

《蓝夜》,作者:琼·狄迪恩,译者:何雨伽,版本:时代华语国际|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5月

共3页: 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 美国作家琼·狄迪恩去世,曾用超乎寻常的勇气直面人生重创(2)》内容:


1、 美国人不吃淡水鱼?嫌刺多?假的,美国主播亲口告诉你原因是什么!

理财鱼小提示:美国人不吃淡水鱼?嫌刺多?假的,美国主播亲口告诉你原因是什么! 在国内媒体很多宣传下,广大钓友都觉得美国人不吃淡水鱼,原因就是觉得淡水鱼的刺比较多,真实情况是这样的么?很可惜不是,近日有个美国的博主就站出来把美国人不吃淡水鱼的原因...【继续阅读】


2、 调研报告称美国涉疆制裁破坏全球棉花产业链

理财鱼小提示:调研报告称美国涉疆制裁破坏全球棉花产业链 调研报告称美国涉疆制裁破坏全球棉花产业链 2021-12-26 22:31 · 这是12月26日拍摄的调研报告发布会现...【继续阅读】


3、 大树被连根拔出!美国这地遭遇罕见龙卷风

理财鱼小提示:大树被连根拔出!美国这地遭遇罕见龙卷风 海外网12月26日电 据英国《每日邮报》26日报道,当地时间25日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塔芭芭拉市遭遇了一场罕见的龙卷风,强风破坏了金属车棚、钢梁等建筑。 社交媒体上的照片显示,公寓大楼外的大树被龙卷...【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