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今日热点 >

今日热点

高原新“天路”:10多辆液化车每天行驶千余公里进藏供气

发布时间:2022-01-18 18:53今日热点 评论

理财鱼小提示:高原新“天路”:10多辆液化车每天行驶千余公里进藏供气

2010年3月,中国石油以青海油田涩北气田为气源地,启动“气化西藏”工程。2011年10月,世界海拔最高的拉萨天然气站建成投产,青海油田当年可向拉萨市区供气71万立方米,结束了拉萨市作为中国省(区、市)首府唯一没有使用天然气的历史。

 高原新“天路”:10多辆液化车每天行驶千余公里进藏供气

2021年12月24日,采气工宋晓明在排查采气树的泄露隐患,他戴着蓝色棉手套,拿着铁片小心翼翼地刮掉接口处的盐结晶。新京报记者 乔迟 摄

青海油田涩北气田,柴达木盆地中的一块广阔盐碱地,无法生长植被,使这里看起来荒凉又单调。

1300多口天然气井星罗棋布地分散在荒漠。每一口气井上都矗立着一个由金属管道和阀门连结而成的采气树。

戴着深棕色棉工帽,穿着厚重的棉服,宋晓明有点笨重地弯下腰仔细地观察采气树的每一个阀门、接口和压力、温度表,确保采气树正在安全生产。

1300多口天然气井和500多位采气工人共同组成了涩北气田。他们在荒漠戈壁坚守,担负着青海油田周边及涩宁兰管道供气任务,其中涩格管道负责西藏拉萨的供气任务。

到了冬季,每天有十几辆液化天然气运输车由格尔木市行驶1000多公里到拉萨,这里的天然气就产自涩北气田。

天然气销售青海分公司西藏分公司(以下简称“天然气西藏分公司”)主要职能是运营拉萨的天然气储存站。这里担负着整个拉萨供气的任务。员工刘永寿等人负责安全生产、检修设备,把液化天然气再通过管道输送到拉萨市的企业和千家万户。

在加气站,藏族姑娘卓嘎则动作麻利地为公交车加气,拉萨城区加气的公交车已经扩展到495辆。每一辆经卓嘎加气的公交车,“都是自己尽责任的事情,不能有闪失。”

2010年3月,中国石油以青海油田涩北气田为气源地,启动“气化西藏”工程。2011年10月,世界海拔最高的拉萨天然气站建成投产,青海油田当年可向拉萨市区供气71万立方米,结束了拉萨市作为中国省(区、市)首府唯一没有使用天然气的历史,是继青藏铁路、电力线路后的又一条“天路”。

2021年是天然气进藏的第十年。拉萨地区2021年用气量5000万立方米,累计替代近35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万吨。

三代石油人坚守荒漠油田

50岁的宋晓明是青海油田涩北气田的巡检工人,他和其他两个队员负责巡检方圆9公里的582口气井。

格尔木是距离涩北气田最近的城市,两地相距237公里,从格尔木到涩北,要坐两个半小时的班车。一路上经过格尔木河、草原、察尔汗盐湖、荒漠、雅丹地貌。这条路远离城市,视线开阔、一望无际,路的尽头就是湛蓝天空。越往西北走,越多白色盐分附在土壤表面,远看好像薄薄的一层雪。

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下,却有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涩北气田,是目前中国石油陆上第四大气田。因地处涩聂湖之北而得名,共分为一号气田、二号气田和台南气田,有1300余口天然气井星罗棋布地分散在荒漠戈壁。

582个气井的采气树,是宋晓明需要巡检的设备。采气树竖立在白色的盐碱地上。内径65毫米的油管深入地下,天然气从管道内源源不断地冒出,经过地下管道流入集气站。

主管道连接着几条细管道,管道上安装着阀门、压力和温度变送器,远看像一棵舒展着枝叶的小树。

 高原新“天路”:10多辆液化车每天行驶千余公里进藏供气

2021年12月23日,采气树竖立在荒漠的沙土地上,采气主管道连接着几条细管道,管道上安装着阀门、压力和温度变送器,远看像一颗舒展着枝叶的小树。新京报记者 乔迟 摄

2007年至2009年,涩北气田实现了自动化无人值守运行。管道上的变送器通过距离采气树20米外的太阳能电子远传系统,将数据传回到集气站。工作人员直接通过电脑就能远程了解各个气井的运行状况。

宋晓明需要每天开着皮卡车在荒漠兜兜转转,每遇到一个气井就停下来检查,查看跑冒滴漏,排除故障隐患。

582个采气树全部检查完需要10天到半个月,一个月内所有气井巡查两遍。有些采气树比较集中,三个采气树连在一起,是“三胞胎”。有的气井比较分散,需要开车三四公里远。

宋晓明记得,刚开始巡检,总是遇到找不到采气树的情况。每个采气树长得都高度相似,经常挨得很近,但却属于不同的集气站。“地图上显示它就在你旁边,但怎么也找不见。”工作四年后,宋晓明几乎对每一个采气树的位置都了然于心。

冬天是保供高峰期,涩北油气田冬季气温普遍在零摄氏度以下,采气树的阀门、管道有被冻堵的风险。尤其突然降温时,管道遇冷收缩,连接处的间隙变大,容易发生漏气现象。“好几次都是一个星期前才看过的井,过了几天路过一看又漏了,所以需要不停地巡查、整改。”宋晓明说。

海拔2700多米的高原上,阳光直射让人睁不开眼。即使在中午,冬季的冷风依然强劲,不能被衣物包裹的手和耳朵一会儿就被冻麻了。宋晓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他戴着厚重的深棕色棉工帽,有点笨重地弯下腰仔细地观察采气树上每一个管道连接处和阀门,查看是否有跑冒滴漏的现象,记录管道上每个压力和温度变送器的数值,还需要检查太阳能电子远传系统的电缆、太阳能电池板是否连接正常。“每天必须要转,不转的话心里没数,不知道井的情况到底咋样。”

一个采气树上的接口处出现了乳白色和锈红色结合的盐结晶。宋晓明说,原天然气从地底下冒出时,会夹杂着杂质、水分,如果采气树的接口发生漏气,就会形成盐结晶。他戴着蓝色棉手套,拿着铁片小心翼翼地刮掉盐结晶,再用密封脂堵住跑气的接口。

如果靠近漏气的采气树能听见漏气细微的声音,还有一种没过滤的天然气发出的臭味。“地底下几万年前的味道,贼臭。”

宋晓明的工作地点大部分在车里和户外,涩北的盐碱地土壤很硬,地面坑坑洼洼,开车摇晃颠簸。夏季开车沙土扬进车里,“干完一天都是灰头土脸的,车窗关上热得不行。”带盐分的沙土粘到嘴上,嘴巴变得又红又肿,开裂起皮是常事。

宋晓明的父亲就是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员工,如今宋晓明的儿子宋逸杰也在大学毕业后成为了青海油田的工人,宋逸杰大学就读于西南石油大学的自动化专业,去年开始在涩北气田二号集气站上班。

共2页: 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 高原新“天路”:10多辆液化车每天行驶千余公里进藏供气》内容:


1、 司机高速上蛇形倒车逼停多辆大车,这一幕太惊险!交警:扣12分!

理财鱼小提示:司机高速上蛇形倒车逼停多辆大车,这一幕太惊险!交警:扣12分! 据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空间站》报道:12月23号的中午,京沪高速淮安段内发生惊险一幕,一辆无锡牌照的轿车走错路口任性倒车,连续逼停多辆高速行驶的车辆,险些酿成事故。 警...【继续阅读】


2、 光明照进高原隧道 青海玉树三座隧道照明工程顺利完工

理财鱼小提示:光明照进高原隧道 青海玉树三座隧道照明工程顺利完工 央广网西宁12月21日消息(记者汪晓青 通讯员马菊香)12月19日,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长拉山、拉庚拉、澜沧江三座隧道渗水处治及照明系统改造工程顺利完工,标志着青海省高海拔国省干线公...【继续阅读】


3、 5G远程超声搭起“医疗天路” 迈瑞医疗“瑞影云++”助力医疗资源平衡

中新经纬12月14日电 12月12日,根据深圳卫视晚间报道,深圳5G远程超声已经搭建通往20个省市自治区的“医疗天路”。迈瑞医疗“瑞影云++”以5G为骨架,打通了地域、人员、交通屏障,直击远程医疗痛点,让深圳优质医疗资源和对口帮扶地实现更便捷对接。 据了...【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