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银行理财 >

银行理财

《职教新路径,中公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2-08-06 13:11银行理财 评论

从4月起,河北涿州的王女士开始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高考志愿填报窍门:一方面向有经验的家长了解往年情况;一方面通过短视频平台向大V学习。"离我自己高考已经20多年,当年无论大学选什么专业,就业基本没问题。但现在不一样了,专业和未来成长性太重要,选不好学校没多大关系,选不好专业就很可能毕业就失业。"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家长这一朴素的高考志愿填报原则颇具代表性。正如大V张雪锋所言:"我个人倾向于专业更重要。学校只跟你4年,专业是跟你一辈子的。"

纵观高考志愿填报的变迁,当前的情形与过去二十年的情况形成了巨大差异:以往,学什么专业往往由家长决定,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倾向于211、985等名校,成绩略差的学生则更倾向于当下就业形势更好的专业。

但近年来,开始有不少高分学员不再追求名校光环,而是着眼实际报考各类非名校的定向生专业(有编制有岗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就业已成为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

今年,一名考分高达606分的江苏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放弃了南师大、苏州大学等热门211学校,报考淮阴师范学院,原因在于大学毕业后可以去南京高淳区定向就业。

过去,因为定向专业面向的通常是中西部等艰苦地区的艰苦行业,在入学前还要签协议,在毕业后需要下基层定向服务3-10年时间。很多考生因为不想受此限制而不愿意报考。但近年,这样的确定性及定向性,在志愿填报时变得极受欢迎。

而这,与就业市场现实的残酷,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一切为了更好地就业。

大趋势之下的变化

如果说高考志愿填报只是在现有500多个专业中做选择题,那么摆在毕业生面前的就是在激烈竞争中寻找就业机会的现实难题。

对于年轻的毕业生而言,每年毕业季既是学生时代的结束也是工作生涯的开端。与社会上广泛讨论的数百万毕业生告别校园走向社会的场景相比,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何去何从却鲜有耳闻。毕竟在普通公众看来,职业教育却更像是"不得已"的选择。

但事实上,职业教育的地位正在持续提升。

首先从在校生数量来看。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71万人、高职/专科毕业生516万人、研究生89万人。随着职业教育在校生数量增速提高,未来专科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的数据差距将逐步缩小。

其次,从政策层面看。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政策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如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职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享有平等机会。今年5月施行的《职业教育法》提出,国家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赛道中,中公教育、尚德等职业教育平台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躬身入局,持续深耕行业,具备了先发优势。去年,不少K12玩家开始转型介入职业教育赛道。毕竟相对K12赛道,职业教育赛道相对宽松,巨头效应更低,发展相对而言更稳健。

一众互联网玩家们也察觉到了市场机会,纷纷布局。如,腾讯投资了在线职业教育品牌"秒可品牌"、抖音集团上线了教师培训平台"不倦学堂"。对于有道而言,伴随着与职业教育成为四大业务之一,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言而喻。

职业教育正展现出有所未有的活力。那么,站在当下,我们应如何理解职业教育?

从新职业教育法来看,职业教育指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定义,但很明显的是,要落在实处并非易事。

行业呼唤新范式

虽然职业教育行业正迎来了巨大变革,但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格外突出。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职业教育行业遗留了众多现实问题。如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节,许多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已无法适应当前的职业需求;如课程内容僵化,办学者要找到适合职业教育的好课程内容并不容易,同时也缺乏职业教育的优质课程教材;如优质教师资源长期匮乏。由于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长期低于本科教育,相形之下,职业教育缺乏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导致政策优先级、师资力量等配置与本科教育仍有巨大差距。

这就造成供需错配的情况:学生习得的职业技能跟不上市场的需求,用工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首先从学生层面来看。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学生的就业问题伴随始终,学生就业理想的实现本身就是促进社会需求被满足的突破口。而当前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学生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与他们所学专业并不一致。一项关于职教院校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的学生都希望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在现实的就业市场中,往往不能如愿。

"我们想招一个行政助理,但有不少学前教育、测绘、模型制造甚至水利、医学等专业的侯选人投递简历,"一位创业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的侯女士说道,不少侯选人表示已经"半年没有工作",投递简历多少有些"病急乱投医"。但她也分析道,如果说学前教育专业在市场遇冷主要缘于"双减政策"的影响,"那么像水利、医学等专业,三年的专科教育并不足以支撑学生获得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其次从职教院校来看,一个学院、学科的拓展建设并非易事。"一二线城市的职业教育学校对就业市场的洞察相对更敏感,师资、教研层面的实力也更雄厚。"在海南某职教学院工作十余年王老师表示,"三四线城市的职业学院想新开专业甚至专业课调整都非常难。需要院系论证可行性,再从现有教师里寻找对该领域有研究、可授课的人选,如果没有则需要外聘师资,而招揽人才又是一个相对长的过程,更不要说课程研发了。另外,学生对于新专业的认知度也需要时间。"

最后从用人企业的角度看,市场变化快,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会应时而变。在物流公司从事招聘工作的李先生发现,"最近几年,电商、物流、供应链等专业非常火,但在招聘过程中会出现了人才与用工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如学生们所学的还是相对传统的专业课,诸如云仓、柔性供应链等内容并没有及时更新,而这些早已是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的主流趋势了。"

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从职教院校、学生还是用工企业,都急需一种更为科学和体系的职业教育新范式。

中公打造新样本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求,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增强实用性技能人才与用工企业的匹配程度。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公教育的做法中找到部分解法。

作为职业教培的头部企业,早在2015年,中公教育就已在战略层面定调向职业教育领域全面进军,要"全面开花",而非"一枝独秀"。

共2页: 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职教新路径,中公新范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