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保险知识 >

保险知识

迈入“三年行动”最后收官季,央企改革成效几何?

发布时间:2022-10-12 20:17保险知识 评论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收官之年。在进入最后一个收官季倒计时之际,作为“主力抓手”的央企改革进展和成效颇受市场关注。

多家央企上市公司负责人称,其所在公司在完善公司治理、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构建技术创新能力、健全长效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对完善公司产业链、优化业务结构、消除同业竞争、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成效明显,经营效益和质量得到提升。

经过改革后的央企上市公司基本面获得了一定程度“打磨”,且具有业绩相对稳健、股息率较高等特点,当前又处于估值洼地,再叠加A股市场环境等因素……近期,央企成为一些券商分析师调研的主要对象,也成为部分券商研报的深度剖析方向。多家券商发布研报认为,优质央企临投资布局时点。

多路径深化改革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大考之年。央企作为国企改革中的主力抓手,其改革情况备受市场关注。

截至9月30日,A股市场共有央企控股上市公司445家。其中,沪市央企共有262家,在沪市公司中占比10%左右;市值逾15万亿元,在沪市中占比超过30%。深市共有183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深市公司中占比6.78%;总市值为3.57万亿元,占深市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1.27%。

纵观以往各阶段的改革路径,资本市场对央企改革的助力主要体现在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包括资产注入、分拆上市、整体上市等)和激励机制(包括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薪酬激励等 )三个方面。

经统计,2019年至2022年三季度末,沪市央企共披露重组方案50家次,涉及交易金额约2870亿元;完成非公开发行28家次,募集资金约1009亿元。

深市方面,2019年至今年上半年,深市央企上市公司共实施31家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合计4345.47亿元,占深市并购重组总金额的41.23%。

这其中,中国宝武集团下属宝信软件、宝钢包装分别开展重组,置入集团优质资产,交易金额超过20亿元;中国建材集团2020年以来推动旗下中材国际、宁夏建材、祁连山等上市公司进行重组,目前方案正在平稳推进过程中;天山股份整合中国建材旗下水泥资产,交易金额为深市历史第二大;中信集团将特钢资产注入大冶特钢,实现集团特钢板块整体上市,成为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专业化特钢上市公司。

在资产证券化方面,沪市央企利用分拆上市理顺业务架构、突出主业优势,目前已先后有9家央企披露分拆方案,包括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能建、中国铁建等建筑央企。

“分拆上市前,我们认真研究了‘为什么分拆?分拆什么?分拆到哪里?’三个问题。”中国中铁相关负责人回忆称,为重述中国中铁新的估值体系,打造新的融资平台,通过对全级次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筛选,最终选择将高铁电气分拆至科创板上市。

与此同时,沪深两市央企激励制度改革也陆续落地。其中,2019年至今年上半年,53家深市央企实施了63单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家数占深市央企的28.96%,激励总数达13.52亿股(份)。

沪市方面,2021年共有28家央企披露股权激励草案,涉及激励股份10.31亿股;2022年1~8月间,沪市央企新增宝钢股份、中国联通、中国化学等六家披露股权激励草案。

另外,2022年5月份,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为央企提质指明改革方向。

广发证券近期在研报中认为,央企上市公司进入“重点突围”新阶段。就产业方向而言,央企可以从数字化转型(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绿色低碳转型(电力/绿色制造)、“卡脖子”技术突破(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一带一路”优势产业机遇等四个方向进行突围。

改革后的新变化

在一项项改革落地之后,央企上市公司迎来了哪些新变化?

“截至今年8月底,中车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已完成,改革举措全面落地见效,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在体制治理、机制治理、效能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中车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称,中国中车重组合并后,针对原南北车时代存在的业务同质化、子企业数量多、重复投资、产能过剩等问题,以主机制造类企业重组为抓手,启动了一系列内部业务重组。

他同时称,目前中国中车业务重组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通过制造类主机企业的专业化整合,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二是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优势和产业带动作用,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三是落实北京首都功能“四个中心”定位,北京两个子公司转型为以综合物业服务为主的经营公司。

中国中铁相关负责人则称,中国中铁分拆高铁电气在科创板上市后,保持了远高于建筑行业的盈率和市净率,为中国中铁继续培育整合科创新兴业务提供了新动力;也重塑了管理体系体系,倒逼中国中铁积极探索“大A套小A”母子上市公司治理新实践。另外,通过分拆上市引入了两家战略投资人并实施了战略配售,推进了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完善公司治理、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构建技术创新能力、健全长效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通过本轮深化改革,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经营业绩连续三年实现高速增长。”当升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泰证券也认为,国改后央企上市公司业绩、市值均有改善作用。从业绩角度来看,剔除首尾各5%极端值之后,A股的国企上市公司中,自本轮国企改革行动以来,央企的盈利能力较地方国企更稳定;从市值角度来看,通过复盘近两年国企改革重组合并、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案例发现,国企及央企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超额收益显著,将2020年的36家等权重构建“战投指数”,2021年上涨16.3%,同期沪深300下跌6.2%。

“本轮国企改革有五大成效:一是盈利能力明显改善,费用率持续下降,降成本改革成效显著;二是资产负债率明显下降,营运能力有所提升;三是股权激励计划普遍实施,高管薪酬持续上升,激励机制不断健全;四是深入布局补链强链关键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五是充分发挥上市平台功能,积极开展融资助力主业发展。”招商证券总结称。

从直观的业绩情况来看,沪市央企2021年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67万亿元,净利润2.48万亿元,相较改革前的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5%和8.2%。深市央企近三年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2.26%、18.60%、13.62%。其中,2022年上半年,以仅占深市上市公司6.78%的数量,创造了1.38万亿元营业收入和877.21亿净利润,分别占深市整体的14.92%、14.33%。

正临布局时点?

基本面上,央企通过不断改革以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上市公司质量。但是在A股市场,业绩相对更稳定的央企成为估值洼地。这样的反差,让一些券商将目光聚焦于央企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据申万宏源证券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央企被调研次数达1156次,超过去年全年,2021年全年为924次,2020年全年仅590次。

共2页: 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迈入“三年行动”最后收官季,央企改革成效几何?》内容:


1、 又一个MLED里程碑!深康佳A(000016.SZ)迈入半导体布局突破期

日前,康佳集团宣布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正式投产,预示着其MLED(Mini/Micro LED)产业化进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于该半导体光电产业园拥有完整制程的巨转中试线,以及国内具备全面检测能力的MLED检测中心,该消息引来市场广泛关注。 而此时恰逢重庆...【继续阅读】


2、 突发利空带来跳水,是最后一跌了吗?周二,A股或迎来反弹

国庆节后开门黑,还直接跌破3000点,这个剧本是谁都意料不到的。量能依然还是6000亿出头,看来大盘要有所表现,起码需要等到量能回到7000亿甚至是8000亿才行。其实这种慢慢的阴跌是最煎熬的,没有出现急跌抛售盘,指数也就很难见底。 大盘已经4连阴,而且...【继续阅读】


3、 底线匡律师是谁演的 底线匡律师最后结局怎么样

法治剧《底线》是由靳东、成毅、蔡文静领衔主演,该剧主要讲述了基层法院每天发生的事情,不光有生活中的鸡毛碎皮,也有骇人听闻的刑事案件,那么底线匡律师是谁演的?匡律师结局怎么样?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底线匡律师是谁演的? 匡天束,星城最顶尖的律师...【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