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投资房产 >

投资房产

蔡记|探索之旅·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

发布时间:2021-12-25 23:07投资房产 评论

  蔡穗声 良渚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南距杭州西湖约20公里。 

  最早的地名是宋代(960~1279年)“梁渚里”,明代(1368~1644年)称"良渚"。良者,善也,美好之意。渚,“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良渚即“水中美好的可居小洲”,这与当地河港密布的地理环境相符。

  良渚与杭州西湖

  根据百度地图标识

  1936年施昕更先生在家乡良渚发掘了石器和陶器,两年后出版《良渚》一书。

  1959年中科院考古所夏鼐所长命名“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4000年)的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

  从出土陶片、陶器中发现了刻画符号。

  刻画符号主要有笔画简单的指事性抽象符号、象形符号,以及表意性的图画符号三类。迄今发现六七百个表意性符号。

  还发现了由多个刻画符号组合排列在一起,可视为原始的文字形态。

  刻纹陶豆

  浙江余杭美人地遗址出土

  刻符陶罐

  浙江余杭南湖采集

  1986年在莫角山西侧发现反山王陵,坐落在高于地表6米的人工土台上。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出土玉、石、陶、象牙及嵌玉漆器等1200余件(组),九成以上是玉器。

  墓地分南北两排,等级高的在中间,随葬品依墓主等级有差异,显示着当时的阶级分化。

  南排居中的12号墓随葬品种类齐全,数量最多,以单件计658件(不含玉粒和玉片)。琮王、钺王、柱形器等玉器上雕琢的神人兽面纹以及高达6件的玉琮占有量,显示了墓主至高无上的王者地位。

  随葬品数量仅次的是北排居中的20号墓,以单件计538件(不含玉粒和玉片),4件玉琮,24件石钺,墓主拥有很高的神权和军权。

  玉琮内圆外方,中部贯穿,四角对称施刻四组相同的图案,四壁有纵向直槽,是良渚先民宇宙观的反映。

  《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琮是祭祀大地礼器和通神法器。

  良渚先民发明的玉琮在广东汕尾、甘肃临洮、山东日照、江苏武进等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以及四川成都、河南安阳、山东滕州、江西新干、陕西长安等地的商代遗址均有出土,并作为祭祀礼器一直沿用到明清。这是良渚文化广泛交流与传承的实证。

  浙江余杭瑶山遗址12号墓采集

  玉琮

  浙江余杭后杨村遗址4号墓出土

  神人纹多节玉琮

  反山遗址21号墓出土

  “玉琮王”四节,黄白色,有紫红色瑕斑,重约6.5公斤,高8.8厘米,孔径4.9厘米,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最精美。

  玉琮王

  反山遗址12号墓出土

  图源网络

  玉琮是神人兽面纹的重要载体,代表神权。神人兽面纹还见于其他玉器和象牙器、嵌玉漆器等高端器物上。

  神人兽面纹玉琮

  反山遗址17号墓出土

  神人兽面纹是良渚统一的神徽,遍布其文化分布区,是良渚玉器图案的母题,也是其先民共同尊奉的神祇,标志他们有着高度一致的精神信仰。

  神人兽面纹玉琮

  浙江余杭瑶山遗址12号墓采集

  神徽是神人兽面一体,多重方式表现。以浅浮雕突出神人和大羽冠、兽面的眼鼻嘴;再以阴线表现冠上的羽状纹及神人兽面的细部,两旁是神人的上肢,底部是兽面的下肢。

  神徽经历了从早期繁复、具象到晚期渐趋简化、抽象的过程。

  图源网络

  钺由斧演变而来,象征权力与威严。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王”字,是由钺演变而来的象形字。

  玉钺

  反山遗址17号墓出土

  钺代表军权。“玉钺王”是王的权柄,是唯一雕琢有神人兽面纹和鸟纹的玉钺(见钺左上方),柄嵌玉髹漆,上下端装配玉瑁和玉镦,玉瑁造型取自于神徽的冠帽,体现了王权神授。

  三叉形玉器高4.8厘米、宽8.5厘米、厚0.8厘米。正、背面均平,正面中央琢刻戴羽冠的神人兽面纹饰,侧叉上是两个侧面相向的神人头像。

  此件三叉形器形制规整,纹饰精美,代表了良渚早中期三叉形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三叉形玉器

  浙江余杭瑶山遗址7号墓出土

  图源网络

  龙首纹玉镯孔径6.1厘米。白色,外壁雕琢四组顺向环镯的龙首纹。

  龙首纹玉镯

  浙江余杭瑶山遗址1号墓出土

  2006年在遗址黄土堆积层下发现块石,大量的块石组成一个巨大而闭合的城墙基础。

  因城墙而发现古城遗址,由此“良渚文明”得到确立。

  古城遗址距今5300~4100年,持续时间约1000年。

  古城是三重向心格局。以宫殿区为核心的内城280万平方米,约为4个北京故宫大小,有仓储、手工作坊及水路交通系统等功能区。外城631万平方米,由17处断续分布的长条形台地连缀而成。

  宫殿区西北角是反山王陵。

  古城外西边有汇观山祭坛及墓地。

  坐北朝南的宫殿区39万平方米,位于古城遗址中心高地,是最接近天空的地方,以中为尊、追求高耸的规划理念通过空间秩序彰显权力和社会阶层的差异。

  宫殿区包括莫角山台地及其南侧的皇坟山台地、池中寺台地。

  宫殿和国家粮仓就矗立在这片精心规划的区域上。这是良渚古城乃至整个王国的权力中心。

  莫角山台地借助自然山地堆筑而成,人工堆砌厚度10~12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

  莫角山台地顶面上建有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三座独立的宫殿台基,以及大型沙土广场和35座房屋基址。

  三座宫殿台基之间是7万平方米的沙土广场,由多层黏土和沙土相间夯筑而成,平均厚度30~60厘米,最厚处达130厘米。施工工艺考究,质地坚硬,是举行大型仪式的场所。

  房屋多建在高地或堆砌土台上。房屋平面呈长方形,四壁为木骨泥墙,两面坡或四面坡草顶,具有明显的等级区分。

  小莫角山遗址

  大莫角山台基为三座宫殿台基中最大最高,其顶面有7个面积约280~900平方米的高台式房屋基址。

  其中2号房屋基址的建筑面积约112平方米,连同户外木构平台共约280平方米。

  2号房屋基址复原图

  宫殿建筑

  电脑三维推测绘图并建模复原

  民居多为5~20平方米小屋,木骨泥墙较矮,有的墙体内外有装饰灰白色涂料。屋顶坡度大,有的设有气窗。

  民居建筑

  电脑三维推测绘图并建模复原

  环太湖地区已发现600多处良渚文化遗址,聚落分化明显。

  良渚文化重要遗址

  与聚落等级关系图

  良渚古城是最高等级的政治中心,控制从属的区域中心;区域中心控制从属的村落,显示出早期国家的管理层级与控制秩序。

  在四周绕水的池中寺台地发现了40万斤碳化稻遗存,令人猜想这里是不是国家粮仓?

  浙江茅山遗址发现了最大的良渚文化稻田,由灌溉水渠和田埂分割成长条形田块,面积1000~2000平方米不等,总面积达5.5万平方米(折合80余亩)。

  稻作农业是当时的经济支撑。

共2页: 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 蔡记|探索之旅·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内容:


1、 重庆九龙坡、成都新都携手唱好双城记 深入探索“五个一体化”

理财鱼小提示:重庆九龙坡、成都新都携手唱好双城记 深入探索“五个一体化” 成都市新都区、重庆市九龙坡区深入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部署,于2020年9月双方签署《结对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示范区合作协议》,聚焦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城市提升、...【继续阅读】


2、 首个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将在成都发起成立 有何亮点?提前探索!

理财鱼小提示:首个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将在成都发起成立 有何亮点?提前探索! 在数字经济全面优化、推动社会所有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当下,我国灿烂悠久的历史与文明、海量的传统文化内容资源如何与数字技术结合,又会催生出怎样的新型产业领域? 在全球化、数...【继续阅读】


3、 蔡记|探索之旅·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

蔡穗声 良渚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南距杭州西湖约20公里。 最早的地名是宋代(960~1279年)梁渚里;,明代(1368~1644年)称"良渚"。良者,善也,美好之意。渚,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良渚即水中美好的可居小洲;,这与当地河港密布的地理环境相符...【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