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投资房产 >

投资房产

中银“清盘季”权益人才缺失 旗下多只基金走向清盘

发布时间:2021-09-26 23:37投资房产 评论

(理财鱼小提示:中银基金牛市失速: 权益能力薄弱固收规模缩水 旗下多只基金走向清盘)

作为一家银行系大型公募基金公司,中银基金的表现在这两年却出现了倒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Wind数据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前八个月,中银基金旗下有5只基金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清盘,是所有基金公司中由此原因导致清盘的基金数量最多的一家。

事实上,中银基金的规模在这两年的权益大年中并没有借势增长反而表现缩水。

中银基金2020年年末的总管理规模为3571.39亿,其中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为2879.23亿,相较2019年年末的数据分别减少247.08亿、83.92亿。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银基金总管理规模为3733.88亿,非货币管理规模2651.5亿。中银基金的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进一步缩水。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截至今年7月底,公募基金的总管理规模达到23.54万亿元。公募基金迎来发展大年,而这家老牌的银行系大型公募基金公司,中银基金缘何在牛市中失速?

中银“清盘季”

当23万亿资金越来越多地涌向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绩优基金之时,迷你基金也越来越多。

难以为继不得不走向清盘,是中银基金旗下多只产品的命运。

数据显示,今年中银基金清盘的5只基金中有3只均是主动权益产品,其余两只则是债券型基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这5只清盘的基金中不乏“老将”严菲管理的产品中银新蓝筹。

严菲自2015年加入中银基金,此前在融通基金担任基金经理,其担任基金经理的总时长超过13年。

中银新蓝筹自2017年5月成立,成立以来回报为60.1%。该基金今年二季度末的规模仅剩0.17亿元。今年以来,该基金收益为-7.67%。

事实上,中银新蓝筹自成立以来基金份额就逐步缩水,至2018年九月末,该基金规模就已经缩水至5046.54万元,逼近清盘线。虽然2019年该基金规模又有所增加,但2020年、2021年,这只基金的规模则进一步缩减。

中银基金清盘的产品中还有不少次新基金。譬如中银惠兴多利,该基金2020年2月7日成立,至2021年4月29日到期,成立时间仅一年两个多月就宣告清盘。

虽然中银惠兴多利是一只债券产品,而中银基金一直以来的强项就在固收领域。但这只基金还是遭遇了和中银新蓝筹同样的命运。

数据显示,中银惠兴多利自成立以来规模就逐季缩水,从最初的3.45亿,直至最终的2185万。

更短命的还有中银消费活力。这只基金于2019年6月成立,2020年2月清盘,成立时间尚不足一年。这只基金成立以来回报为10.85%,由钱亚风云管理。

清盘的同时则是逐步下行的规模。

有意思的是,上个月中银基金刚刚发行了消费主题新基金中银鑫新消费成长。这只基金由基金经理黄珺担纲,9月1日结束募集,目前尚未成立。

老基金不被认可转而新发基金,中银基金此次表现如何尚有待市场检验。

资料显示,黄珺自2019年3月起在中银基金担任基金经理,目前其管理两只基金中银主题策略和中银收益。截至今年上半年,总管理规模为21.48亿元。

权益人才缺失

在这个明星基金经理频出的时代,中银基金却没有一位有号召力的权益基金明星基金经理。

相比同为银行系的工银瑞信基金、农银汇理基金等公司涌现出的袁芳、赵诣等明星基金经理,中银基金十分落寞。

2020年,任职中银基金16年的权益老将陈军离职。陈军于2004年4月至2020年2月就职于中银基金,历任基金经理、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助理执行总裁、副执行总裁等职。在陈军管理中银收益混合基金的13年又139天中,任职回报达到554.64%。

目前,中银基金基金经理年限最长的权益基金经理即是严菲,另一位基金经理年限超过14年的基金经理李建管理的产品则偏向固收类。

此外,中银基金还有3位基金经理年限超过10年的基金经理,其中奚鹏洲、白洁均为债券基金经理,吴印为权益基金经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目前中银基金管理规模最大的权益基金经理是王帅,其最新管理规模合计35.87亿元。尚不足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零头。

从业绩上看,王帅管理的5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均告负。

“银行系基金的权益产品发展不好有几个原因,一个是能力圈问题,很多领导都是银行过来的,做固收出身,在固收领域更具优势;另一个还是激励的问题,银行系公司都是根据银行总体意愿来进行考核,薪资市场化程度不高,激励并不是很好,所以业务发展只能说是比较平稳。”一家公募基金研究机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对比行业内激励比较足的中欧基金等公司,有激励才有发展的特征十分明显。”该人士表示。

“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是长线工作,需要有效的制度。”某券商基金分析师同样指出。

对于中银基金近两年的发展问题,一位曾在中银基金任职的基金经理在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时表示,“没有更多要说的。”而一位现任基金经理则称,“公司发展没有什么问题。”

优势领域显露颓势

“中银基金作为银行系的基金公司,优势领域就是固收,权益类产品一直都表现一般,这其实还是资源禀赋的问题。”华南一家基金销售公司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中银基金的固收产品其实还是非常受行业认可的,我们有一个基金公司构建的基金投资组合,其中除了该基金公司自己的产品之外,入选的债券基金就是中银基金的产品。”该人士表示。

但即使是以往强势的固收领域,中银基金也表现弱势。

数据显示,在2020年一季度末达到顶峰后,中银基金旗下债券型基金的规模开始下滑,至2021年上半年末,中银基金债券型基金规模为2063.55亿元,相比2020年一季度末缩减了近600亿。而自2020年以来中银基金清盘的债券基金也有3只。

事实上,中银基金也曾有过巅峰时刻。

2018年末,中银基金的管理规模达到历史最高的4518.44亿元,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达到1880.86亿元,排名行业第四位,同时是所有银行系公募基金的第一位。

但今年二季度末,中银基金的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已经下滑至行业第17位。

一方面是权益产品发力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固收优势项目表现弱势,中银基金处境尴尬。

同为银行系的工银瑞信公司,今年二季度末的非货币基金规模已经超过4000亿。而相比中银基金的债券基金规模占据绝对大头,工银瑞信基金的股票型基金规模比例接近非货币基金规模的四分之一。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中银基金的股票型基金规模为62.1亿元,债券型基金规模则为2063.43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518亿元。债券型基金规模的占比达到78%。

“受资管新规影响,清理机构定制的固收产品,这也是中银基金债券型基金规模缩减的重要原因。”前述分析师表示。

而从这两年的新基金布局来看,中银基金目前仍以固收类产品为重点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近一年来中银基金发行的15只新基金中,仅有3只为主动权益基金,其余则是5只偏债混合基金以及6只债券基金还有1只FOF。

>相关《中银“清盘季”权益人才缺失 旗下多只基金走向清盘》内容:


1、 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2022年中国经济有望呈现前低后高格局

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1第十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周于2021年12月20日至24日在线上举办。 在此次高峰论坛的分论坛“2021中国投资价值趋势论坛”上,中银证券研究总监兼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发表了题为《重回政策市》的主题演讲。 徐高坦言,2022年整个经济...【继续阅读】


2、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普通投资者宜通过公募基金配置权益资产

理财鱼小提示: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普通投资者宜通过公募基金配置权益资产 近年来公募基金成为越来越多普通投资者的理财选择,特别是权益类基金迎来大发展。但许多投资者都有“赚指数不赚钱”的困扰。 对此,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表示,中国的股票投资者买卖股票总体...【继续阅读】


3、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居民财富配置权益类资产是长期趋势

理财鱼小提示: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居民财富配置权益类资产是长期趋势 公募基金近年来迎来高速发展。日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最新的公募基金规模数据,截至11月30日,公募基金数量达9152只,环比增长183只;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5.32万亿元,较10月31...【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