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银行理财 >

银行理财

金融筑底,医疗向前,平安的增长逻辑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08-29 10:35银行理财 评论

金融筑底,医疗向前,平安的增长逻辑是什么?


中国平安,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关注点。

从保险行业到范围更广的金融行业,再到科技、医疗等多个生态版图,中国平安的触角逐渐伸向金融主业的上下游,越来越长,也越来越厚。

2019年开始,中国平安作为率先进入寿险改革阶段的保险公司,在一些原本领先数据上逐渐出现了变化,提前布局的多个其他业务板块,却也逐渐开始显现业绩成效。

从2021年刚刚交出的半年报来看,寿险改革已经在一些数据方面有了成效。而今年以来中国平安在医疗领域的新布局,也凸显了中国平安对于打造下一个业绩“引擎”的决心和期待。

01 “稳增”就是核心竞争力

8月26日和8月27日,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三家公司密集披露了2021年半年报。细读这份半年报,会发现中国平安向外界传递了一系列新的信号。

数据显示,中国平安(601318.SH)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收入6877.88亿元,同比有小幅增长,归母营运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8.36亿元和580.05亿元,前者同比增长了10.1%,后者同比减少了15.5%。

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在保险业务占很大比重的中国平安财报中,寿险和健康险业务都属于长期业务,需要在整体净利润的基础上,剔除短期投资波动、折现率变动及其他一次性重大项目带来的收益等项目。由此得出一个营运利润的数值,能更真实地反映出日常经营的情况。

上半年的这部分非经常性损益中,有中国平安对华夏幸福的投资资产计提的减值和估值调整,金额高达359亿元,对税后归母净利润和营运利润带来的影响分别为208亿元和61亿元。

年报中显示,中国平安还将继续配合各方推进华夏幸福债务危机的化解工作。不过市场对这部分减值早有预期,通过减值消化掉这部分损失,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中国平安“轻装上阵”。

总体来说,这是一份比较“稳”的中报。拆解开来看,中国平安的利润来源主要还是寿险及健康险,其次是银行、产险、科技,证券和信托属于规模较小的资管业务。

如果从不同板块的利润同比趋势来看,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和信托业务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财产保险、银行、证券和科技业务的同比增幅更为明显。尤其是体量不小的产险、银行和科技业务,同比增幅分别达到30%、29%和72%,成为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改革阶段内,中国平安相当重要的支撑业务。

当然,作为整体业务中体量最大的寿险及健康险,需要重点来看看更详细的两个指标,一个是内含价值,一个是新业务价值。

所谓内含价值,指的是截至某个日期,一家保险公司所有有效保单未来利润的贴现值,针对的是寿险及健康险业务。

在寿险和健康险之外,中国平安还有财产险、银行、证券和科技等多个业务板块,将这部分业务以一个经调整后的资产净值来体现,再加上内含价值,就能得出一个集团的整体内含价值。

2021年6月末,中国平安的内含价值为8635.85亿元,同比增长4.7%,而前后脚披露半年报的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的这一指标,分别是11428.11亿元和2507.6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6.59%和4.22%,中国平安的增幅还算比较稳定。

另一个重要指标新业务价值,指的是保险公司本年度内销售的保单,预计未来能够产生利润的贴现金额。保险公司每年的新业务价值越多,可以成为未来利润的“蓄水池”也就越大。

2021年上半年,中国平安新业务价值为273.87亿元,同比减少11.7%,降幅较2020年的全年降幅有所收窄。

年报解释,新业务价值减少,主要是因为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储蓄类产品首年保费占比提升了9.8个百分点,导致新业务价值率下滑。

相比之下,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上半年的新业务价值,分别同比减少了19%和21.7%。各家都在不断更新用以计算新业务价值的各类假设,首年保费率也有不同程度的调整。

在保险业领域内,中国平安和同行业其他公司一样,都面临着疫情影响下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更重要的是,中国平安的数据中包含着近几年寿险改革的影响因素。

机构方面,近期多家国际投行接连对中国平安抛出了看好的信号,包括花旗和贝莱德,分别对中国平安给出了“跑赢大市”、维持“买入”的评级,摩根大通也在下半年分三次增持了中国平安,合计耗资约102亿港元。

而此次半年报中中国平安也公布了一份接下来50至100亿元的股份回购方案,提振股价的同时,也是其对自身接下来业绩看好的一种表现。

02 中国平安的“攻”与“守”

对中国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带来明显影响的寿险改革,究竟是什么呢?

从历史上看,国内寿险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其实仍然在沿用早期的一套销售模式,存在销售队伍庞杂但整体素质不高、产品和服务跟不上市场需求,以及经营过程尚未数据化这三个最主要的问题,可以概括为“渠道、产品和数据化”。

为了改变这种“粗放式”的经营管理和人力驱动发展模式,中国平安从2018年开始酝酿寿险改革,并在2019年11月正式启动。“改”与“革”之间,对原有体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成为必然,而渠道是其中最直观的变化。

过去,“发展下线”“团队提成”的发展模式,本质上是依靠人口红利完成的,这种增长方式逐渐形成了高额的营销成本。但现在人口红利消退已经成为共识,保险业的增长就要从依靠销售队伍的数量,转为依靠销售队伍的质量,也就是效率。

具体来说,寿险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渠道改革,而渠道改革的方式就是提高销售队伍的素质和人均产能,过程中也会对销售队伍的规模进行必要缩减。

从几家保险业上市公司的保险营销人员规模来看,中国平安从2019年开始削减代理人数量,截至2021年6月末,代理人的月均数量为94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6.8万人,渠道改革仍在推进。

而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到2020年末个险销售员的增幅仍分别达到19.5%和9.75%,到2021年半年报才开始进行人力清虚和压实,分别较上年末减少了16.5万和22.8万个险销售员。

这证明了中国平安在这方面的“觉悟”是正确且有所领先的。

从已经取得的效果来看,中国平安在寿险的高质量转型进程中,试点先锋部已经有了一定成效,部均首年保费较试点前增长了6%。截至2021年6月末的3个月内,试点的队伍拜访量较对照组也提升了1.5倍,人均长险件数则较对照组提升约1.4倍。

整体数据方面,中国平安的代理人人均首年保费在2021年1-6月达到9350元/月,同比增长了23.8%。

整理过去几年中报数据会发现,中国平安的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在2019年上半年还在同比增长,但当年下半年寿险改革正式开启,全年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出现较大下滑,2020年持续下滑趋势。

中国平安方面曾表述,2021年是改革开始见效的一年。刚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平安的人均新业务价值为2.52万元,同比开始有了小幅提升,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当然,相比中国平安2018年上半年9453元的人均每月首年保费,寿险改革还需进行,改革效果也还没有完全释放。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平安的业绩要保持稳定向上,就需要另一个强有力的支撑,而过去几年中国平安持续在产险、银行、证券、其他资管等业务方面的综合金融布局,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前述几个业务板块的业绩增长,互联网时代下中国平安的个人综合金融业务,也有了越来越大的潜力。

截至2021年6月末,中国平安已有6.27亿互联网用户,其中2亿用户已经成为中国平安的客户,在这2亿用户中,又有8600万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的合同,占个人客户数的38.7%,交叉渗透的程度正在稳步提升。

一“攻”一“守”之间,中国平安在寿险改革期间有了更稳定的业绩支撑,也为寿险改革的持续和彻底推进,提供了多一些的底气。

03 新引擎逐渐成熟

如果说金融是中国平安现在的主旋律,那么医疗健康就是中国平安接下来的重要方向。

为什么要做医疗?

老龄化已经是中国社会一个愈发明显的趋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国内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8.7%,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13.5%,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由此,医疗费用支出的增长,也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2019年,国内有6万亿元的医疗支出,而这一数值预计在2030年达到16万亿元,11年间有10万亿元的增长空间可以期待。

2012年,也就是陆金所成立当年,中国平安开始布局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业务。

2016年,中国平安健康险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签署了战略协议,开启国内专业健康险公司与公立医院管理式医疗合作的模式。

同年5月,平安好医生宣布着手构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圈。两年之后,平安好医生登陆港交所,当年就创造了33.38亿元收入。

截至当前,中国平安已经通过14家单位的有机协作,构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医疗产业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包括医疗管理机构、用户、服务、支付和科技端。

共2页: 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金融筑底,医疗向前,平安的增长逻辑是什么?》内容:


1、 金融科技初创公司Minko获150万美元融资以扩大业务

Minko 是一家为零售店提供信贷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在由 LC Nueva 领投的种子轮融资中筹集了 150 万美元。LetsVenture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Shanti Mohan、CRED 创始人 Kunal Shah 是本轮融资的其他投资者。 Minko 计划利用该基金为其技术和销售团队招聘人...【继续阅读】


2、 医疗健康行业周报 |CDMO公司源健优科获数亿元首轮融资;葵花药业布局儿童罕见病市场

理财鱼小提示:医疗健康行业周报 |CDMO公司源健优科获数亿元首轮融资;葵花药业布局儿童罕见病市场 近年来,医疗健康产业创新不断涌现,并发展成为最活跃的行业之一,36氪见证和陪伴着这一领域创新企业的成长,并为行业带来专业的声音。 为此,36氪推出了“医疗...【继续阅读】


3、 九安医疗股价暴涨收关注函,泰格医药跌幅居首,市值蒸发近59亿元「医疗器械周榜」

理财鱼小提示:九安医疗股价暴涨收关注函,泰格医药跌幅居首,市值蒸发近59亿元「医疗器械周榜」 九安医疗股价暴涨收关注函,泰格医药跌幅居首,市值蒸发近59亿元「医疗器械周榜」 2021-12-26 14:48 · 华夏时报()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与上周相比,...【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