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原创专题 >

原创专题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即将收官:产品规模可超90%,银行“近身”拼收益时代来临

发布时间:2021-11-24 21:13原创专题 评论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即将收官:产品规模可超90%,银行“近身”拼收益时代来临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金华 上海报道

对于绝大多数想“吃”银行保本理财利息的客户来说,明年开始这样的美好光景或将不再。

资管新规过渡期还剩下不到40天的时间内,国内各家银行正在进行最后的理财产品净值化冲刺,而在今年一整年的过渡期内银行现已发行的净值化产品表现如何,也成为年尾市场关注的焦点。

11月23日,《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业内多家银行获悉,目前多数银行为了完成银行保本理财向净值化的考核,客户经理正想方设法结合借记卡权益,如新客达标礼等,同时结合理财推荐,搭配销售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规模近约28万亿元,净值化比例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已达80%以上,向理财子公司迁移的占比现也接近50%,这意味着整个转型实际上已过大半,最后的情况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行一策的调整。但从银行理财调整角度看,目前进展较为顺利。不过到年底全面实现净值化,也有难度。”对此,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

而记者梳理发现,市场上经过一年运作的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表现也不尽相同,对于中低风险的净值型产品普遍收益率在3%-5%之间,也有年化收益低于3%的;而在中高风险的净值型产品中,有些银行的产品因亏损幅度近10%而遭遇认购者回撤,同样有的银行运作获得超过30%的收益获得认购者的加倍青睐。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净值化产品收益高低越来越显著,银行“近身”拼收益抢客户的时代也已经来临。

年底全面转型或困难

“我们银行APP上理财产品项下已经没有保本型产品的分类,除了净值型的产品外,其余就是每月、每季、每半年打开申赎的产品,标明为浮动收益,类似于过往的保本型。真正的净值型产品也分两类,一类是以债券筑底搭配权益投资;一类是权益为主搭配固收平滑。不过我们的产品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从去年到现在收益比较稳定。”11月24日,一家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海某支行理财经理余珊珊(化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像上述这家零售银行业务已经非常“头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尚未完全实现理财产品的净值化,其它更多的银行同样也还在“路上”。

银行理财登记中心此前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理财市场数据分析》显示,随着转型过渡期收官在即,净值型产品规模稳步上升,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净值型产品规模占比为86.56%,较去年同期提高26.08个百分点。预计到年末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时,净值型产品规模占比可超过90%,部分银行预计可完成全部净值化转型任务。

“也就是说,很多银行都没办法完成全面净值化,毕竟这个市场太大了,另外我们国家的银行储户从一线城市遍布农村基层,要想在两三年时间内完成净值化,难度很大。而且基层网点基本主要是国有大行的,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业务变更。”对此,上海一家国有大行零售银行负责人也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曾刚看来,过渡期结束并不意味着彻底转化完全,存量产品的改造或净值化改造,如果按照既定时间基本完成,大体上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有些因素是长期的,并非可以确定在转型结束后,其基础得以建立。如投资者理念或意识的转换问题,因其习惯了原来隐性保本产品,他们需要接受风险的显性化。由此,投资者接受程度如何,也需要经历一个逐步的培养的转变阶段,这并非一天两天之事。

目前,有数据支撑显示在已经上市的银行中,存量较小的城商行提前完成净值化“交卷”。如南京银行在三季报中表示,存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已全部清零,成为全行业首批完成存量理财业务整改的商业银行之一;杭州银行、长沙银行、上海银行3家城商行截至今年9月末,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比例分别高达96.68%、96%、95.78%,离全面完成转型仅有一步之遥。

股份行方面,平安银行在三季报中表示,截至2021年9月末,老产品占理财总规模比例下降至12%;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产品占比上升至88.3%;兴银理财净值化产品占比近九成。而与中小银行“船小好调头”不同,国有大行净值化转型进度条普遍在80%左右。

此前,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王朝弟曾对外公开表示,从前期摸底的情况来看,预计今年年底前,绝大部分银行机构可以如期完成任务。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郑忱阳则分析指出,存量资产规模大、非标资产难消化是大中型银行理财转型的痛点,无法完成整改的银行将按照相关规定纳入个案专项处置,但从整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看,大多数银行可以按时完成整改任务,整体转型压力不大。

银行“近身”拼收益抢客户

如果说尽早完成净值化是银行机构面对监管政策的一场比赛,那么净值型产品之间的收益比较则直接折射了银行以及银行理财子公司之间的近身较量。单个产品的净值收益率越高、多个产品净值平均收益率高的银行机构就能率先“吸粉”。

“这种引流的效应不是体现在中低风险高净值产品上,而是在中高风险的净值类产品的收益上,毕竟对于百万级以下的理财客户,银行不会很在意,在APP产品的推荐上也不会推荐过高收益的产品;而对于百万级以上的客户才是银行真正用心打造高精尖产品留存客户的方式。”对此,前述理财经理余珊珊坦言。

不过,记者发现,当前银行理财权益类布局正在遭遇市场风格频繁切换带来的挑战,有的银行产品竟然因为亏损较大出现回撤,有的银行则为客户赚得盆满钵满而大受欢迎。比如光大理财两大权益产品在近一个月内产生大幅回撤,同时明显偏离业绩基准;宁波银行的合资理财公司和贝莱德建信理财发布的权益产品表现出色,今年取得了30%回报,宁波银行持续在增加权益类产品布局,发行数量已经追平招商银行。

根据光大理财官网显示,成立于去年5月份的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理财产品最近一个月跌幅为6.2753%,成立以来跌幅为9.64%。此外,公司该产品的投资经理也进行了变更,此前光大理财公告称,因原投资经理方伟宁工作调整,15日该理财产品投资经理变更为股票投资部投资经理贾迪;该产品份额也面临大幅缩水。该产品的三季度投资报告显示,产品分额遭遇大幅度赎回,三季度总申购127万份,赎回683万份,期末产品份额降至3678万份。而同样是主要跟踪中证800指数的另外一只光大理财阳光红ESG行业精选,在这一期间竟然涨幅惊人,近一个月涨幅12.9354%,近一年涨幅38.3498%,该产品投资经理也是方伟宁。同一个投资管理人管理的两个产品收益出现巨大的落差,让投资者感到惊讶。

业内人士受访时也坦言,市场真正净利理解的是在银行权益类净值型产品的比拼上。

普益标准研究员董翠华分析指出, 对投资者而言,理财产品向净值型转化,将不再允许发行保本收益型理财产品,对于保本收益型理财产品有明显偏好的投资者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心理落差。

共2页: 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即将收官:产品规模可超90%,银行“近身”拼收益时代来临》内容:


1、 存折又开始火了?大批年轻人“扎堆”去银行办理,到底发生了啥?

理财鱼小提示:存折又开始火了?大批年轻人“扎堆”去银行办理,到底发生了啥? 中国老百姓爱存钱是出了名的,资料显示,我国居民存款高达100万亿,人均存款达到了7万元。不过,真正把钱存在银行里面的,主要还是中老年人,因为中老年人收入稳定,各种生活压力也...【继续阅读】


2、 2021年存款太疯狂:有大妈100万放银行变1块钱,有企业资金莫名被抵押

理财鱼小提示:2021年存款太疯狂:有大妈100万放银行变1块钱,有企业资金莫名被抵押 2021年,银行存款频上热搜。 上热搜的原因,是放在银行的存款突然“消失”。 先有100万存款在银行放了5年只剩1元,讨要了7年才给;再是两家企业几十亿存款被莫名质押,钱拿不回...【继续阅读】


3、 家庭如何投资理财啊:手里有270万的闲钱,本人还不懂投资理财什么的!该怎么办?

坦白讲大部分人的手里是没有270万闲钱的。我国人口约13.83亿,存款拥有50万及以上的人仅仅只有0.37%,这样我国人口大概只有512万人左右的存款超过50万人民币的。 而存款拥有100万人民币的人数就更加少了,所占比率仅仅只有0.1%,约138.3万人。以上两组数...【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