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原创专题 >

原创专题

房价全面下跌,多地放开限购限售、降首付,为何大家还不愿买房?

发布时间:2022-05-17 13:11原创专题 评论

理财鱼小提示:房价全面下跌,多地放开限购限售、降首付,为何大家还不愿买房?

自2021年一季度开始,全国平均房价出现了全面下跌,从之前的1.12万元/平米,跌到今年一季度的9517元/平米,房价下跌了15%。与此同时,房地产成交量大幅下滑,各房企的日子都不好过。据权威数据显示:在3月份30个重点城市,最终成交新房的数量为1481平米,同比跌幅扩大至47%。

 房价全面下跌,多地放开限购限售、降首付,为何大家还不愿买房?

为了摆脱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各地纷纷给房地产松绑,不是放松了限购政策,就是主动下降了首付款的比例,还有就是给购房者以补贴。截止目前给房地产市场松绑的城市已经有70多家,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城市加入到松绑的队伍中来。

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现在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依旧在下滑。那么,为什么多地都已经给房地产市场松绑了,大家却还是不愿意买房呢?第一,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人都被封控在家,没有了收入来源,生存都成了问题,大家都打消了买房的想法。

 房价全面下跌,多地放开限购限售、降首付,为何大家还不愿买房?

此外,各行各业都不景气,很多企业都在裁员降薪,像京东、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也都在大裁员,人们对未来的收入预期开始下降了,很多刚需家庭也放弃了买房的念头。所以,在目前情况之下,即使放松了对楼市的政策,买房的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无法恢复的。

第二,由于目前房价处于高位,已经远超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现在房地产市场又出现调整趋势,很多人希望等到房价跌下来之后,再出手购房。比如,武汉现在主城区的房价在2-3万元/平米,而当地居民的收入只有4-5000元/月,居民们的买房压力非常大,所以很多人看到房价下跌,就想着再等一段时间,等房价跌下去再买房,这样买房成本就能降下来。

 房价全面下跌,多地放开限购限售、降首付,为何大家还不愿买房?

第三,对于很多买房者来说,他们现在也有两大顾虑。一个是,害怕购买期房出现烂尾楼的情况。近年来,由于融资渠道受阻 ,以及销售不畅 ,开发商很可能会发生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最终就会出现烂尾楼。所以,现在的购房者对于购买期房还是非常谨慎的。而在购买新房当中,大部分是卖期房,所以成交量快速下滑了。

另一个是,很多购房者担心现在购买的房子质量不行,所以即使各地给房地产市场松绑,也很难再现之前的购房热情。原因很简单,由于房子销售大幅下滑,再加上开发商的融资渠道不畅,一些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在建造房子时往往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所以,坊间也一直流传着最近一两年的房子最好不要买,因为房子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房价全面下跌,多地放开限购限售、降首付,为何大家还不愿买房?

第四,对于炒房者来说,他们往往是看到了房地产市场有赚钱效应了才会进入,这样就可以轻松赚大钱,而现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各地房价还出现了下跌的趋势,炒房者也害怕现在买房被套在高位。所以,各路炒房者也是纷纷选择退出楼市,房子的成交量出现大幅下滑也就不难理解了。

实际上,购房者现在不愿意购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面既有收入预期下降的原因,也有刚需等待房价下跌的考量。还有就是购房者担心买到烂尾期房和质量不好的房子,也停止了购房计划。更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炒房者由于看不到房地产市场的赚钱效应,也在纷纷退出,未来国内房价会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刚需购房者可以等房价跌透了再购买也不迟。

>相关《 房价全面下跌,多地放开限购限售、降首付,为何大家还不愿买房?》内容:


1、 准一线城市首个全面放松!杭州楼市新政传递了什么信号?

理财鱼小提示:准一线城市首个全面放松!杭州楼市新政传递了什么信号? 作为准一线城市的代表,杭州出台了一揽子楼市刺激政策。5月17日,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继续阅读】


2、 突发利空!基建龙头公告减持!周二,A股要下跌了吗?

理财鱼小提示:突发利空!基建龙头公告减持!周二,A股要下跌了吗? 果然,再多的利好高开之后都会变成出货。周末几个大利好,有关于地产降利率的,有关于医药的,有关于农业的,有关于C919大飞机的,结果大多数都是套人了。尤其是上周五缩量大涨,昨天再继续缩...【继续阅读】


3、 覆盖13.6亿参保人 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

理财鱼小提示:覆盖13.6亿参保人 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 据国家医保局最新消息,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已全面建成,在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域上线,为13.6亿参保人提供医保服务,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