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理财方法 >

理财方法

国剧为何总在“烂尾”?(2)

发布时间:2022-10-13 12:14理财方法 评论

国剧为何总在“烂尾”?


有编剧朋友向硬糖君透露他们编剧会的现状就是:总编剧头一天会布置任务,让编剧去国外影视剧、小说里搜集能用到的段子。大家第二天再讨论如何不算抄袭地把这些段子融进剧本里去。

网络时代给了没有阅历的年轻编剧机会,但是这样一种创作潮流很容易劣币逐良币,最终导致国产剧烂尾率高。现在编剧写不好职场剧,也是因为他们大多没有职场经历与阅历,写青春爱情剧出身,一旦涉猎别的类型,就会原形毕露。

编剧的阅历与其能创造的故事类型息息相关。知名编剧秦雯在2011年与导演王光利结婚前,写的也是青春剧,结婚后才开始创作婚姻题材的剧《辣妈正传》《我的前半生》。

除了网感,现在长剧创作也有短视频化的趋势。《东八区的先生们》《两个人的小森林》这样的剧能够低开高走逆袭,正是得益于剧情土味段子在短视频端的传播如鱼得水,反哺了剧集的热度。

怎么结局,才能双向满足观众与甲方?

抛开平台立项制度、创作大环境变化的影响,影视剧的结局到底有没有一个不烂尾的合格标准?

观众喜欢用he、be来形容结局,前者代表皆大欢喜的结局,后者代表意难平的结局。除此之外,还有开放式结局。但无论是哪种结局的电视剧,都被观众抨击过烂尾。

可见,烂尾与皆大欢喜、意难平、开放式结局,并没有直接关系。判定一个剧是否烂尾,主要在于两点:一是结局是否符合原有世界观与人设;二是伏笔与悬念是否揭晓,俗话说挖的坑是否填上。

编剧自然也懂这样的道理,只是在创作过程中,编剧会受两方面干扰:一是想要标新立异,无意识中便与大众审美背道而驰。

国剧为何总在“烂尾”?


这就是为什么像《请君》这类编剧、制片人会一本正经地解释“结局”来龙去脉。观众要看懂结局,还得看他们发表的“结局说明书”小作文。创作者总觉得是观众理解能力不到位,不够深刻。其实是编剧能力不到位,没有把“结局说明书”从自己的脑内小作文变成戏剧形式的剧本。

二是更有话语权的一方在干扰。比如《今生有你》这类编剧内讧,编剧就指责他人干扰导致结局烂尾。

国剧为何总在“烂尾”?


这类情况也分两种。一种是编剧知情但太过妥协,顺着更有话语权的人的意思走,没有能力在两者之间斡旋,写出一个平衡各方的结局。

还有一种是原编剧完全不知情,导演、制片、演员一方想要塞自己人编剧修改剧本以谋私利。演员团队的编剧,一般是为了把剧本修改得更突出自家演员。而导演、制片团队的编剧则有可能是为了修改达到一定篇幅,才能符合平台的署名标准,从而为自己团队多谋一份编剧费。

也即是说,编剧想要写出一个合格的结局,既要有足够的情商与能力去斡旋各方意见,又要有TO C的观众思维,能从大众逻辑去思考结局,而不是为了彰显个人表达而刻意标新立异。国内又不能实行边播边拍,根据观众反馈来更改结局。即使你拍了多个版本的结局,也必须要在审查前决定最终版本的大结局。

当然,在平台立项制度与网感创作大环境的影响下,编剧能不能对结局负责,全靠自觉。毕竟没有合理的约束方式,编剧只要写好前五集和段子,就能轻松把钱赚。

共2页: 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国剧为何总在“烂尾”?(2)》内容:


1、 从少女时代到BLACKPINK,K-Pop为何热衷采样古典音乐?

近年来,古典音乐似乎成为了K-Pop的采样库。 这一现象,伴随着9月BLACKPINK的强势回归,更加引人注目。其主打曲《Shut Down》采样了匈牙利作曲家Franz Liszt的作品《钟》,成为了一首嘻哈歌曲的伴奏铺垫。而这首歌曲对采样的使用也引来了褒贬不一的评价,...【继续阅读】


2、 增速20.4%!今年前8月我国服务贸易为何跑赢货物贸易?

我国服务贸易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不仅增速高于货物贸易,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也较快。据商务部网站10月12日消息,2022年1-8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39375.6亿元,同比增长20.4%。专家分析称,这是由于国内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进口国外技术需求增长,同时,...【继续阅读】


3、 增速20.4%!今年前8月我国服务贸易为何跑赢跑赢货物贸易?

我国服务贸易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不仅增速高于货物贸易,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也较快。据商务部网站10月12日消息,2022年1-8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39375.6亿元,同比增长20.4%。专家分析称,这是由于国内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进口国外技术需求增长,同时,...【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