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银行理财 >

银行理财

多场经济形势座谈会释放“稳经济”信号

发布时间:2021-11-24 15:16银行理财 评论

今日,人民日报刊登刘鹤署名文章《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文章指出,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从供给侧发力,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稳定性。宏观经济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连续进程,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近期高层的频频表态,以及多部门传递出的信息显示,“稳经济”的信号明确。

经济发展存压力 以“稳”应对信号明显

今年以来,在疫情、严重洪涝灾害、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电力煤炭供应一度紧张等多重挑战之下,中国经济仍然实现了总体稳步恢复,完成今年的主要目标无虞。

但近期召开的“国务院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以及“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均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要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平稳运行面临很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上述问题,“稳经济”的必要性进一步上升。

在具体的举措方面,上述座谈会提到,要强化“六稳”“六保”,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落实好岁末年初筹划的跨周期调节举措,加强能源、电力保障,推进改革开放,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防范化解风险,推动经济在爬坡过坎中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增强宏观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推进改革开放,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就业大局稳定。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指出,下一阶段更多的宏观政策布局将着眼于2022年的主要增长目标,推动经济爬坡过坎,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近日央行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下一阶段的主要政策思路亦表述为:“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红塔证券宏观分析师孙永乐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仅从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内容来看,仍然延续了此前“稳信用”的表态。

不过,由于上述报告较二季度相比,删去了“管好货币总闸门”的表述,被不少研究机构认为是货币政策可能“转向”的信号。尤其是叠加近期出现的新问题,市场对于经济政策向“宽松”转向的预期渐起。

对此,安信证券宏观团队指出,近期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和表态层面的调整更多是边际微调,意在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而非政策转折。

东吴证券宏观团队亦表示,当前在政策转向“要素”上,尚缺乏顶层的政策定调。

王一峰指出,在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下,政策发力时点落在明年年初的可能性更大,这样可以更好的平滑宏观经济波动。

中小微企业是“保市场主体”的“着力点”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场座谈会一致认为,“宏观政策要继续围绕市场主体展开”,并且提出“通过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顶住困难压力”、“要把保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作为政策着力点”。

事实上,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一直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国务院于近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提出将从加大纾困资金支持力度、推进减税降费、灵活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激活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活力。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不久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将用好新增的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引导地方法人银行增加信贷投放,将优惠利率传导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运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2000亿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推动中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邹澜进一步表示,后续将统筹做好两项工具到期后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接续,同时重点关注延期贷款、信用贷款的质量情况,有效防控信贷风险。

>相关《多场经济形势座谈会释放“稳经济”信号》内容:


1、 关于经济形势、货币政策、房地产金融,央行例会给出新提法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给经济形势、货币政策、房地产市场等定下新基调。 中国人民银行12月25日发布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四季度(总第95次)例会于12月24日在北京召开。 相比上一次例会,最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对经济形势判断的表...【继续阅读】


2、 中国国家话剧院创建80周年、正式成立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理财鱼小提示:中国国家话剧院创建80周年、正式成立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12月25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创建80周年、正式成立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张奇虹、游本昌、雷恪生、薛殿杰、唐国强、李雪健六人获得中国国家话剧院“终身荣耀艺术家”称号。文化和旅游部...【继续阅读】


3、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如何看待?明年怎么干?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解读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怎样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本报记者采访了...【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