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投资房产 >

投资房产

Keep再战线下 冲击港股“运动科技第一股”

发布时间:2022-02-26 23:19投资房产 评论

理财鱼小提示:Keep再战线下 冲击港股“运动科技第一股”

Keep再战线下 冲击港股“运动科技第一股”

 Keep再战线下 冲击港股“运动科技第一股”

华夏时报()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此前传出欲赴美上市的运动科技公司Keep,最终选择了港股。

2月25日晚间,港交所披露了Keep的招股书,其联席保荐人为高盛和中金公司。这意味着,如若上市成功,它将成为港股的“运动科技第一股”。

Keep在2014年踩上了移动互联网+健身的风口,也有着堪称豪华的投资者阵容。但在选择互联网公司常用的“投入换规模”路线的同时,它也尚未能解开互联网公司的盈利难题。

而Keep面临的竞争从不轻松:不仅仅是同类型的健身APP,B站、小红书等短视频直播平台,以及跨界的科技硬件巨头等等,也都想在这个风口发掘新机会。而在发布招股书前,Keep还释放出再度发力线下的信号,这也意味着它将面临着更多的严峻挑战。

融资九轮

Keep已经成立近八年。招股书显示,2014年8月,Keep的运营主体卡路里科技公司成立。2015年2月,Keep平台上线。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21年月活跃用户及用户完成的锻炼次数计算,Keep已是目前中国及全球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

招股书显示,2021年Keep的平均月活跃用户约为3440万。其中,平均约有74.1%的用户在30岁或以下。此外,平均约有52.2%的月活用户来自中国的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王宁则是Keep的首位用户。

公开资料显示,Keep的诞生源于90后的王宁,自身的一次减肥经历。自2014年9月获得25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后,截至去年12月的F-1轮融资,Keep共进行了九轮融资,后八轮合计融资约6.5亿美元。

其中,2020年12月进行的3.35亿美元的F轮融资,额度最大。有消息称,这轮投资后Keep估值达20亿美元。

历经九轮融资,Keep的每股成本也逐步提升。到2021年12月3日的7千万美元F-1轮融资时,keep的每股成本已提升至5.19美元。这个数字是2015年6月A轮融资时的40倍左右(当时每股成本为0.13美元)。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目前Keep的股东包括纪源资本、软银、晨兴资本、腾讯、高盛等。但keep的管理层依旧掌握话语权。目前王宁是公司实控人。招股书显示,王宁通过两家公司,合计持有keep18.61%的股份,但享有77.42%的投票权。

不过,Keep也在招股书中称,上市后公司将解除其加权投票权结构,而每股已发行股份(包括附有超级投票权的股份)将转换或重新指定为一股普通股,使其持有人可于本公司股东大会上享有一票投票权。

投入换规模

身为互联网健身赛道的头部企业,Keep自2018年开始了全面探索商业化模式之路。

从招股书来看,Keep在2021年前三季度合计收入11.6亿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020年全年(11.06亿元),是2019年的1.75倍。

其中,有6.4亿元收入的Keep自有品牌产品,占其总收入的55.1%。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这部分产品包括手环、智能单车、智能秤、运动配套产品等。不过,自有品牌产品的收入占比,比上年同期减少约三个百分点。

但另一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Keep的经营亏损扩大至8亿元。作为对比,Keep在2019年和2020年合计取得5亿元的经营亏损。

能看到的是一个明显变化是,2021年前九个月,Keep 8.18亿元的销售和营销开支,是上年同期的4.42倍左右。2019年和2020年全年,Keep的这项开支则都在3亿元上下浮动。Keep在财报中称,这个增长源于其“战略性地决定增加在用户获取和品牌推广方面的支出”。因此,当期其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增加至70.6%。

事实上,Keep相关人士已在去年年中时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会员和付费课程将成为Keep未来的增长点。此外,虽然Keep没有宣布这次IPO的具体募资金额,但表示将把资金用于技术及产品创新、健身内容的创新与开发、营销及宣传等。

有业内人士在与《华夏时报》记者交流时认为,相较于盈利,资本市场更关注IPO企业的增量,“有增长空间,才有更多变现可能。”但他同时也表示,Keep在营销上的高投入能否持续,以及新用户在平台上的留存率还有待观察。

再战线下战场

如何将用户更长时间的留在自己的平台上,对于Keep的确是一个考验。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在线上与Keep在统一赛道争抢用户的的,不仅有FitTime、每日瑜伽等APP,还有小红书、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在收入规模最大的自有品牌产品上,它也面临着华为、小米等公司的跨界竞争。

而在线下,面对超级猩猩、乐刻等对手的竞争,Keep近日还再度释放出发力信号。

今年2月,Keep对外宣布,将从2月21日起将其所有线下健身场馆将统一升级为“Keep优选健身馆”,而全部门店的团操课程均降为每节49元。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升级的场馆共19家,其中包括9家Keepland自营门店和10家合作门店。而Keep方面还称,未来一年,Keep优选健身馆计划门店数量将达到100家。

更多的布点,和更低的价格,这看起来像是一场大型的线下用户冲量。2月26日,keep相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Keep在线下现在基本走to B路线,不再自己开店,而是走合作运营的模式。“Keep与传统线下门店展开合作,运营团操课,我们出教练,设计课程,他们出场地,这是我们线下的主要模式。”该人士这样说。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这已不是Keep第一次发力线下。2018年,Keep 在北京东三环外的大望路华贸中心开出首家线下体验店Keepland。2019年3月,Keepland还走出北京,进入上海。但一年后,上海3家线下体验店全部关闭。Keep相关负责人在去年年中时还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Keepland并不是公司的重点业务,公司的核心业务仍放在线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虽然行业细分里竞争对手虽多,但Keep有规模效应,互联网赢者通吃大环境下,它将成为线上运动的领军者。不过他认为,Keep通过健身器材等来变现的方式可能比较慢。

盘和林还认为,目前Keep的竞争对手多为线下健身房,“Keep在线上是轻资产,进入线下就会变为重资产。线下会让KEEP需要更多的资金,而流量变现能力对于线下健身房依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相关《 Keep再战线下 冲击港股“运动科技第一股”》内容:


1、 Keep背后的三位关键80后投资人

2月25日消息,Keep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2020年及2021年Keep平均MAU分别为2970万和3440万,平均月度订阅会员数也从2019年的80万增加到2021年的330万,增长4倍以上。 Keep收入主要由会员订阅、线上付费内容及增值服务,自有品牌产品(...【继续阅读】


2、 冲刺IPO,Keep的商业故事如何讲?

理财鱼小提示:冲刺IPO,Keep的商业故事如何讲? 2月25日,钛媒体App独家获悉,Keep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一旦上市,Keep将成为港股运动科技第一股。 招股书显示,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9个月,公司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6.63亿元、11.07...【继续阅读】


3、 冲刺IPO,Keep的商业故事如何讲?

2月25日,钛媒体App独家获悉,Keep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一旦上市,Keep将成为港股运动科技第一股。 招股书显示,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9个月,公司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6.63亿元、11.07亿元及11.59亿元;同期录得毛利分别为人民...【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