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理财方法 >

理财方法

互联网留不住科学家

发布时间:2021-12-16 18:17理财方法 评论

在这个冬天的裁员大潮中,科学家也正在离开互联网。11月,复旦大学官宣原蚂蚁集团副总裁、AI团队负责人漆远正式加入复旦大学,出任复旦大学“浩清教授”及复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

漆远只是近期离开互联网大厂的科学家之一。差不多与他回归学界同时,京东技术委员会主席周伯文也已从京东离职创业。

“几乎每个月都能看到大厂科学家离职的消息。”刚刚离开某大厂AI研究院的明德说。这让他有些感慨。正如一位知乎答主在一个回复里说的:“这波AI热潮阶段性结束,神仙们归隐山林,普通炼丹师该考虑转型了。”

科学家当年高调加入,又在如今低调离场,人来人往也见证了AI领域从绝对的热潮转为低谷。

作为一名普通“炼丹师”,明德觉得在大厂做科研日子自然没有大学里好,除了研究方向有些受限,还要和业务部门抢项目,但大厂开出的体面薪酬也是其他地方所给不了的。

“没办法,科学家也要背KPI。”

01 留不住的科学家

在阿里的7年时间里,漆远曾任阿里数据科学技术院执行院长、蚂蚁集团首席AI科学家及数据智能委员会主席,也完整经历了一个大厂研究院的成长和动荡。

2014年,当时已经是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系和统计学系终身教授的漆远,在阿里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的邀约下,登上了回国的飞机。为了拉来漆远,王坚给出的“诱惑”是阿里用之不尽的商业数据,大量数据的价值蕴藏其中,并让漆远在建立超大规模机器学习平台。

与漆远同一时期回来的,还有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终身教授金榕,阿里数据技术研究院iDST就此创立,当年这个号称阿里最神秘部门,目标是确保阿里在未来数十年做到技术领先的地位。

但风风火火的iDST就像是一场浅尝辄止的尝试,iDST成立不久,就发现技术突破、落地的时间被低估,而这些从高校迈入商业公司的科学家,身在局中也不得不跟着转身。

2015年夏天,成立不到一年的iDST被迅速拆分,这些被王坚邀请回来的科学家走出实验室不到一年,就被送往各个事业线,其中金榕去了淘系;漆远则去了蚂蚁金服。

“说白了,技术和商业能不能相互理解,这可能是当时最大的矛盾。”后来漆远在回顾这场实验时表示。

据此前媒体报道,当时阿里对于iDST的角色定位,是要做阿里其他部门不愿做也做不了的事情。而这个创新部门,也没有背负绩效考核目标。

但事情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技术和商业的矛盾不容易解决,但打造技术研究院的意愿仍在,于是在2016年,达摩院计划被提了出来,许多iDST的旧部后来也选择加入达摩院。相比前身iDST没有绩效考核,达摩院计划在提出时就强调,其使命是技术创新,但需要结合阿里的具体业务。

AI落地困难自然是造成这一困境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AI这一波的红利本质上来源于大数据、大算力的提升,所谓“多人工少智能”,大多数漂亮的paper在实际业务中效果都比较差,直接的结果就是商业化进度不理想。

大公司成立研究院,本质上都希望借助公司已有的数据和平台去做一些工作,最终反哺公司的业务,但在实际上,就像AI四小龙作为这一波热潮中的代表一直没能赢利,企业所遇到的商业化问题,互联网AI研究院也差不多都遇上了。

但科学家和业务之间的矛盾,体现的最明显的并不是在管理者身上,而是那些夹在科研和业务之间的研究员,不仅要有成果,也不能只专注于手头的科研工作。

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在接连的架构调整之中,“一阵要配合业务,一阵又要注重研究产出。”

其实,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阿里,研究和业务产出之间的矛盾在各个企业研究院都广泛存在。

一位先后待过大厂研究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技术人士对20社表示,在与腾讯的研究院和阿里达摩院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共同点是科学家们光产出paper是不够的,他们都有业务产出的压力,为此甚至有人会挨个和业务部门的人接触,目的是“分到一些业务”。

而字节跳动AI Lab实验室在架构上直接属于字节跳动的Data部门。据科技媒体量子位消息,去年马维英作为实验室主任离开后,AI Lab下的各个组直接对接Data部门,这意味着,AI Lab在字节跳动技术体系内的地位进一步下降。

“业务部门可能以前是对研究院抱有很大期待的,但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发现很多很顶尖的paper,在业务里其实是没法用的。”上述人士表示。

这就是做研究和业务的巨大鸿沟,一个例子是,做研究的时候,用到的数据可能是很完美的,但实际上业务里的数据很复杂很“脏”,反而可能是一些简单的策略会更有效。

“作为业务部门其实也不太乐意和他们合作,就算是包给他们做,洗数据、调模型这些事情还是要我们来配合,再加上一些沟通的成本,还不如业务部门自己解决。”该人员表示,合作之后,双方可能还要掰扯一些KPI计算分配这些细节问题。

因而,很多时候业务部门把一些边角的工作给到了研究部门,核心的业务扔紧握在自己手上,最终研究部门的成绩也不会出彩。

这导致研究部门非常尴尬。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大佬们在业务和科研之间摇摆,跳来跳去都还有响亮的title,那埋头做科研的一线研究员就可能夹在其中,耗费了自己的科研生涯。

“在大公司做科研,向上管理非常重要,但不是每个高校出身的研究员都能掌握这项职场技能。有的出身藤校博士的研究员,在里面折腾了几年至今还只是P7,现在想搞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都很难。”上述人士表示。

02 AI科学家的“旋转门”

对科学家来说,学界才是他们原本更熟悉的地方。互联网公司的出现、前沿技术的需求,让这一领域的学者有了更多进入业界的可能。

计算机是少数可以选择在高校或进入业界搞科研的专业。在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里,这种专业的特殊性让这批象牙塔里的学者赶上了时代红利。

随着AI热潮兴起,AI基础研究者有机会离开学术圈,投身工业界。在顶尖人才有限的情况下,谷歌、微软、亚马逊和苹果这些最有钱的科技巨头大手一挥就开出5倍以上的薪资招揽科研人员加入,抢人的同时也希望推动AI在公司内部发展。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2015年,Uber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机器人实验室打包带走了40人,其中亦不乏教授级学者。2018年,深度学习三巨头Yoshua Bengio、Yann LeCun、Geoffrey Hinton获得了被称为诺贝尔计算学奖的图灵奖。当时,其中有两人已经从学界跨入业界,Geoffrey Hinton当时已经进入了谷歌,Yann LeCun则在Facebook。

共2页: 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 互联网留不住科学家》内容:


1、 国内互联网巨头加速入局元宇宙,种子法修正案落地丨明日主题前瞻

据媒体报道,12月25日网易与三亚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携手拟共建元宇宙产业基地。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24日宣布将正式推出国内首个虚拟音乐嘉年华TMELAND,并已在TME旗下QQ音乐等平台上线预约页面。百度首个元宇宙产品“希壤”将面向所有用户开...【继续阅读】


2、 【明日主题前瞻】互联网巨头持续加码元宇宙 有望打破互联网用户规模和时长天花板

互联网巨头持续加码元宇宙,有望打破互联网用户规模和时长天花板,这家公司元宇宙体验空间拟于明年5月开放运营汽车智能化趋势下全新增量,过去5年保持逆势增长,这家公司向华为供应车载产品多款鸿蒙设备齐发,搭载鸿蒙设备数突破2.2亿,这家公司统筹开源鸿...【继续阅读】


3、 “好好的华为设备被拆换”,一公司总裁忍不住吐槽美政府

新华社华盛顿12月24日电记者手记:美国打压的不只中企,还有美国民意 前不久去采访美国LHTC宽带公司总裁詹姆斯·凯尔,正赶上一群高中生到他新落成的公司总部参观学习。 在多尼戈尔这个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农村腹地的小镇及周边地区,LHTC公司为6000多家商业...【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