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股票行情 >

股票行情

“金融科技”勾当高息贷款等于饮鸩止渴

发布时间:2021-07-20 12:25股票行情 评论

在李光耀先生的著述中,对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改变,曾经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如果不是科技的发明和应用,在工业革命以后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那么今天我们的生活,与一千年前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纵观各行各业,科技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今天人们唾手可得的纯净饮用水、电灯、空调,在古代几乎无处寻觅。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皇帝,平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而今天上海市的人均寿命,就超过了80岁。

在儒家经典《大学》中,有一句话叫“伐冰之家,不畜牛羊。”意思是说,豪门贵族之家,不要算小账,牛马这种小财产就别弄了。为什么“伐冰之家”是豪门呢?因为古代只有贵族,才能建造大冰窖,冬天把冰块藏进去,夏天再拿出来用。而今天,拜科技所赐,只要买一个冰箱,每个人都能成为“伐冰之家”。

科技虽然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金融领域,却带来了喜忧参半的结果。张化桥先生的《金融科技乱象》,就对金融科技带来的行业混乱,做了直接而清晰地剖析。

一直以来,张化桥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作者,这种敬重从他第一本书开始延续至今。彼时,我正在一家证券公司作证券分析师,对行业里的种种乱象,常感到迷茫和困惑:是这些现象错了,还是我不能接受它们的态度是错的?

所幸,那时候看到了早年就在瑞银证券做中国研究部主管的张化桥所著的《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书中对证券分析行业的种种乱象,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批驳。这本书犹如明灯一般,驱散了我对职业生涯的疑惑。

而当金融科技泛滥于金融行业的时候,《金融科技乱象》再次告诉人们,并不是所有听起来高深莫测的金融科技,都会给金融这个古老的行业带来益处。当披着科技外衣的金融伎俩充斥行业时,再多的金融科技,也只会给行业和社会带来混乱。

科技不是改变金融行业的灵丹妙药

为什么在绝大多数工业和消费领域,科技都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因为在这些领域,人类是在自然物质条件上做加法,科技会让这些加法做的更大。比如说,更优秀的探矿技术会让矿工的工作条件更好,更好的造船技术能让远洋航行更加快捷,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但是,在金融业,科技并不是越发达越好,这是由金融业的特殊性导致的。从本质上来说,金融业并不创造价值,它只会分配价值:不管是用于生产还是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金融科技是用于提升分配效率,那么这种科技对社会是有益的。

但是,如果金融科技只是用来改变分配方式,用时髦的话说,用来在社会成员之间“内卷”,那么当这些分配方式出问题时,金融科技带来的就是灾难。

在古代社会,财富的保存用贵金属实现,现代则用电子系统实现。在这一金融科技的普及中,社会用于看守、运输金融财富的成本大为降低,人们再也不用雇佣武艺高强的镖师看家护院或者押运金银,要转账给千里之外的朋友,只要在手机上轻轻点一下就行。对于这个金融科技的改变,我们的社会是受益的。

可是,当一家互联网公司用大数据分析对用户“精准画像”,找出那些可以承受更高贷款利率、同时还不会违约的人群时,这一金融科技手段,对社会来说就毫无裨益。显然,当这家公司这么做的时候,它从社会的金融蛋糕中切到了更大的一块。它的同行们当然不会甘心,当所有公司都利用科技手段对用户画像时,全社会的收益增量就是负数。

用一个电影院的故事,可以理解金融科技这种属性。在一个电影院里,人们都坐着看电影。这时候,一个人为了看得更真切,就站起来看,他的行为影响了身边的人、后面的人,于是身边的人也站起来看。最后,整个电影院的人都站着看电影,这个行为没有让大家的观影体验有所改善,甚至是降低了。

这种改变,和打开电影院的空调、让所有人都受益的改变,是完全不同的。而现在,许多金融科技企业做的事情、或者宣称要做的事情,都是这种促使人“站起来”的改变。

有一家银行,它的信用卡平均贷款成本是7%、坏账率是1.5%,现在有一家金融科技企业,声称可以用大数据画像,提升银行的利润率,把贷款利率做到20%、同时坏账率降到1.2%,银行会有什么理由拒绝使用大数据画像这种科技手段呢?

当银行都用大数据画像时(数据分析在今天并不是什么难事),谁在真正获益呢?

高息贷款等于饮鸩止渴

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以20%左右的超高利率借钱的人来说,贷款并不是救命稻草,恰恰是压垮他们的千钧重担。

查理·芒格曾经说过一句话,“许多信用卡的利率高达18%,而你很难从18%的高额复利债务中逃脱。”要知道,对于20%的利率来说,如果债务滚上5年,那么1.2的5次方就会变成2.48,也就是债务总额会变成原始借款额的2.48倍,而10年则会变成6.19倍。

在《金融科技乱象》中,张化桥一针见血地指出,小额贷款很少真正被借款者拿去做十万火急的事情,有不少是被用于满足消费欲望了,当这种负债消费因金融科技变得非常便利时,借款者的生活压力不是变小了,而是变得巨大。

对那些借钱给小微企业的公司来说,他们宣称在帮助小微企业发展,但是却忘记了一个事实:一堆小微企业加起来,很难变得比一个同等体量的大企业更有竞争力(否则经济中的规模效应就无从谈起),更糟糕的是,无论他们如何对这些小微企业精准画像,始终无法提升这些客户的还款能力,反而导致他们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那么,在高息贷款这个领域,金融科技到底是让社会更加美好了,还是让一些企业和个人的金融负担更重了?

与科技无关的劣币驱逐良币

谈到金融科技公司,不得不说起流行于2011年到2020年之间的P2P公司(点对点线上贷款)。

从原理上来说,P2P公司作为一个贷款中介平台,不应该有什么风险。当贷款人A通过P2P平台,把钱借给借款人B以后,B是否还钱和P2P平台并没有关系,如果P2P公司真的恪守信息中介的职责。

但是,中国绝大多数的P2P公司,都选择了对投资人保本保息,而不是单纯的只做信息中介。在后来的P2P暴雷潮中,无数P2P公司因此消失,而这个行业也在2021年以所有P2P公司关门的形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一场风波中,无数投资者深受其害。

那么,为什么原本只做中介的P2P公司,会纷纷选择对借款方承诺保本保息,走上一条“类银行”的道路呢?这里,就存在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商业过程。

假设这个市场有两家P2P公司,X和Y。当X公司恪守信息中介的职责,让借款人风险自担,另一家Y公司却向借款人承诺保本保息(哪怕因此产生的费用来自挪用新借款人的出资),人们会蜂拥涌向哪家公司?很显然,Y公司依靠一种庞氏骗局般的商业模式,能够吸引到这个市场上绝大多数用户:哪怕它在几年以后会垮台。这正应了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那句话:“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Aprèsmoi,ledéluge.)

共2页: 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 “金融科技”勾当高息贷款等于饮鸩止渴》内容:


1、 金融科技初创公司Minko获150万美元融资以扩大业务

Minko 是一家为零售店提供信贷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在由 LC Nueva 领投的种子轮融资中筹集了 150 万美元。LetsVenture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Shanti Mohan、CRED 创始人 Kunal Shah 是本轮融资的其他投资者。 Minko 计划利用该基金为其技术和销售团队招聘人...【继续阅读】


2、 上海市徐汇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钟晓咏:打造以金融科技为先导、产业管理为重点的现代金融产业集群

理财鱼小提示:上海市徐汇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钟晓咏:打造以金融科技为先导、产业管理为重点的现代金融产业集群 中证网讯(记者 王可)12月25日,上海市徐汇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钟晓咏在"2021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致辞表示,徐汇的产业升级、科技创新需要资...【继续阅读】


3、 城市金融科技人才水平哪家强?北京、深圳、上海列前三

理财鱼小提示:城市金融科技人才水平哪家强?北京、深圳、上海列前三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4日讯(记者 成琪)人才是金融业最重要的要素投入之一,近年来受新冠疫情与国际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速,纷纷加大了培养和引进金融科技复合...【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