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博客空间

理财鱼

您现在的位置是:理财鱼 > 股票行情 >

股票行情

小米的“攻守”难题:线下扩张万店目标虽完成 国内市场份额却跌出了前三(2)

发布时间:2021-11-04 12:58股票行情 评论

10月30日一大早,众多米粉赶往深圳欢乐海岸,参加小米之家的开业仪式。从上午9点到下午6点,小米中国区广东省总经理张健接连发出7条朋友圈,多图“直播”开业外,在配文中他会特别标注,这是小米之家的“万店里程碑”。

其实在9月的最后一天,小米集团中国区原销售一部总经理高自光离职的消息一经发出,由于其主抓小米新零售业务,又是小米线下渠道扩张的核心人物,导致外界对小米之家的拓店布局发出质疑声。

时隔整整一个月,小米不仅完成了万店目标,其线下渠道的扩张速度丝毫没放慢。

10月31日下午,距离深圳2000多公里外,小米之家太原茂业旗舰店开业,张健远程在朋友圈发布消息庆祝。

在8张现场图环绕的中心配图中,赫然几个大字写着,“小米之家第10001店盛大启幕”,张健将此称之为“新征程的第一步”。

接受记者采访时,卢伟冰认为,“我们在中国创造了一个零售的奇迹。”不到一年时间,小米之家开了近8000家店,并且这些门店遍布了城市和农村。他给出了一组数据,在全国2800多个县当中,已经有超过2200多个县开设了小米之家,县城市场覆盖率超过80%。

一直以来,说到手机厂商的线下布局,尤其是对下沉县域市场的覆盖,都不能忽视蓝绿大厂的大旗。“今天他们的渠道门店覆盖率大约是20万家量级,在线下每个月有大约25%-26%的市场份额。”

基本上每个季度都会去线下进行一次调研的卢伟冰,给出了当下小米破万店之后的市场份额,“大约7%-8%。”对比显然,他并不避讳谈及小米在线下覆盖率上的弱势,特别是在县城市场覆盖率上,去年时仅为30%,这也让他在去年立下了flag“未来一年小米之家要覆盖所有县城”。

未满一年,覆盖率快速提升,在卢伟冰看来,“下沉市场尤其是镇级市场,跟城市中的信任经济不太一样。”基于下沉市场更多是熟人经济的特点,小米也将小米之家开在这一市场内的模型确定为“授权模式”。

尽管门店数量、覆盖率上都与友商悬殊,但卢伟冰总结小米在“县级覆盖”上的关键优势是,全链路数字化直接打通了线上线下,“一套模式贯穿城市和农村下沉市场。”他认为,这让小米与友商出现在手机电子一条街不同,占据了中国最好的零售码头,在当前存量竞争下,“看谁能抢到份额。”

在一位来自石家庄的手机渠道商看来,重视线下渠道是一个手机品牌持续健康的根本。不过,基于他的观察,小米对TOP客户确实覆盖了,“但比起OPPO和vivo的渠道规模,差距还是很大。”

对于开小米线下店“毛利率低、空间少”的说法,卢伟冰呼吁,抛开毛利率看一个指标——ROI,他举例一个合作伙伴拿100万来做小米生意,一年下来,去掉资金成本净赚34万, ROI高达34%,“这才是很好的投资回报率”。

谈及手机厂商经营线下市场的核心要点,“要让线下合作伙伴看到可以获得持续发展、明确而稳定的路线规划。”王希认为,这样才会让品牌与渠道产生持续的合作动力、信心及忠诚度。

确实,除却利润保障,上述手机渠道商认为,手机品牌厂商还要在营销服务、有效的管理措施等方面,让线下渠道合作伙伴同步享受福利,“服务不能仅仅止于专卖店,还要覆盖足够的渠道。”

以小米在深圳欢乐海岸店的模式为样板,卢伟冰指出下一阶段的目标便是,加大“销服一体”式小米之家的渗透。基于内部测算,“有三万家店基本上才能完成对中国市场的覆盖”,他规划,小米能花2-3年时间去完成上述目标,“我们用3-4倍的效率差去降维打击。”

共2页: 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 小米的“攻守”难题:线下扩张万店目标虽完成 国内市场份额却跌出了前三(2)》内容:


1、 70后、80后和90后,未来5年将面对两大难题,早了解早准备

理财鱼小提示:70后、80后和90后,未来5年将面对两大难题,早了解早准备 我国目前有劳动力人口高达7.5亿人,而这些人当中的主力军则是70、80、90后。不过,在未来5年,70后、80后、90后都将面临两大难题。对于70后来说,将会面临失业和身体健康;而对于80后来说...【继续阅读】


2、 小米高端稳了?小米12系列有望出厂预装MIUI13新系统

理财鱼小提示:小米高端稳了?小米12系列有望出厂预装MIUI13新系统 12 月 26 日,小米官方正式官宣 MIUI13 马上发布。随后在 11 点半, MIUI 官方微博再次表示:“流畅的背后,是操作系统底层核心技术突破。相比 MIUI12.5 增强版,系统应用、第三方应用流畅度大...【继续阅读】


3、 华为组建新联盟,小米、OV赫然在列,国产厂商终于团结起来

理财鱼小提示:华为组建新联盟,小米、OV赫然在列,国产厂商终于团结起来 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升级、普及的背景下,产品正向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相互连接开始成为常态,厂商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愈发和谐。 甚至在不少领域,昔日的竞争对手慢慢变为合作...【继续阅读】